曹操培养了无数良将,为什么在司马懿夺权时,没人反对?

为何没人反对司马懿?
2025-04-17 00:20:0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原因很多,我这里着重说一点,曹魏对待宗室的政策。因为在家天下的时代,像遇到这种改朝换代的事,只有宗室才是你一家一姓的自己人,至于题主说的曹魏培养的忠臣良将,且不说到那个时候曹操的老班底还剩下几个,即便有,大臣就相当于打工的,换个老板就行了。

司马懿叛乱

曹魏对宗室的态度是出了名的苛刻,这可能跟西汉初年诸侯叛乱的教训有关。建安中后期,曹魏虽未正式立国,但随着曹操地位的上升与巩固,他开始谋划篡汉。其中一个重要步骤,便是借汉献帝之名,策封诸子。《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记载,(建安)十六年正月,封曹植为平原侯,曹据为范阳侯,曹豹为饶阳侯,食邑各五千户。

曹操剧照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即令封侯诸弟皆离开京师,居于封国。黄初三年三月,魏文帝诏曰:“立齐公叡为平原王,帝弟鄢陵侯彰十一人皆为王。”

曹丕剧照

曹魏虽有分封制,但对受封宗室诸王,百般防范。魏晋之际人袁准论述道:“封建侯王,皆使寄地,空名而无其实。王国使有老兵百余人,以卫其国。虽有王侯之号,而乃侪为匹夫。……诸侯游猎不得过三十里,又为设防辅监国之官以伺察之。王侯皆思为布衣而不能得。”

司马氏夺权之前,曹芳在位,曹爽执政时,宗室曹冏对此深感忧虑,因此上奏,大声疾呼“今魏尊尊之法虽明,亲亲之道未备”。他遍引秦汉历代废除,或削弱诸侯王权势,弊端无穷,“今陛下君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而无辅弼,何以相救?”

司马懿父子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时,卒如曹冏所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