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莲子草又名喜旱莲子草、水花生。学名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科属分类苋科,莲子草属。形态特征茎基部匍匐,常呈粉红色,上部斜升或全株平卧,长50~150厘米,中空,髓腔大,直径0.3~0.5厘米,节膨大,着地生根。茎和分枝有细棱,棱间有白色细毛,节腋处疏生细柔毛。叶对生,叶柄短,叶片长圆形,长圆状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3~6厘米,宽1.5~2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渐狭,全缘,两面无毛或上面有伏毛,边缘有睫毛。头状花序单生于叶腋,直径1~1.5厘米,由10~20朵无柄的白色小花集生组成,具总花梗,总花梗长1.5~3厘米。苞片和小苞片干膜质,宿存。花被5片,披针形,长约0.5厘米,宽0.3厘米,背腹两侧压扁,膜质,白色有光泽。雄蕊5,花丝长0.2~0.3厘米,退化雄蕊与之相间而生,先端分裂如丝,花丝基部与退化雄蕊之基部连成短管。子房球形,花柱粗短,柱头头状。脆果扁平,边缘具翅,略增厚,透镜状。种子透镜状,种皮革质,胚环形。生物学特性1)休眠与萌发空心莲子草结实率很低,在田间及自然界均很少见实生苗。在南方,空心莲子草终年生长,长江流域,气温降至5℃时,因霜冻而使地上(或水面)部分枯死,使地下或水下部至0℃以下仍保持生活力,节上芽处于环境休眠状态,早春3~4月,气温高于10℃以上即萌发生长,越冬根茎芽的萌发对温度、湿度要求范围较宽,在旱地、湿地、水面均可萌发。2)营养生长空心莲子草原产热带、亚热带地区,偏嗜高温、高湿从阳光,但适应性极强,在0℃以下仍然不死,但在8℃以下基本停止生长,8~20℃生长较慢,20℃以上生长加快,温度越高生长越快,空心莲子草对湿度也有极强的适应性,是水陆两栖多年生植物,从植物解剖学来看,空心莲子草是陆生植物,但由于茎秆中空、髓腔较大、可浮水生长,因而在旱地、果园、滩地、池塘、河道中均可生长,土壤含水量在10%以下生长较差,水分越多长势越好,空心莲子草对不同深度的立层也有广泛的适应性,在深水、浅立、死水、活水中均能正常生长,但以浅水、活水生长更好,对不同酸碱度也有较强的适应性,在pH3~10的范围内生长良好,因此在污水池、污水沟等处也有生长,以pH5~7生长最好。另外,对光照强度也有较强的适应性,在水稻行间也能正常生长,但属喜光植物,光照越强生长越旺。
总之,空心莲子草适应性强,适生范围广,但生长速度及生物量大小与温度、水分、光照成正相关。3)开花结实空心莲子草花期较长,从5月直至10月,开花数与光照成正相关,空地及水面开花较多,开花量虽大,但结实率却极低,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通常均开花不结实。
分布与为害空心莲子草原产巴西,1940年由日本人引种上海市郊作饲料,后逸为野生,逐步蔓延至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目前北京地区也有分布,成为农田、果园、池塘、河道的恶性杂草。近年来已由田埂、田边侵入稻田为害,部分地区为害较重。特别是随着稻麦田免耕的迅速推广,使空心莲子草地下根茎在稻田越冬更为有利,有可能逐步成为稻田中新的恶性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