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管理的地质资料逐步附有电子文本。2002年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2)93号”文件,要求汇交地质资料电子文件,并附有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此后,国家馆接收的地质资料电子文本,均需通过验收把关,符合国土资源部下发的电子文本制作规格和标准的才能完成汇交。
数字资料馆是从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图书馆概念引进来的,是地质资料馆一种新的导向性发展模式。依赖数字化技术,对传统纸质地质资料载体上的资料信息分步实施数字化转换,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传输和处理,是网络条件下被用户广泛利用的一种新型管理地质资料的模式。它可将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地质资料信息资源,通过网络互相链接,向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网上打包”和“在线服务”。
与传统的地质资料馆、资料室相比,数字资料馆以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思路和技术为手段,对现存的地质资料电子文本进行管理和开发。对原有的物化的传统载体上的地质资料信息,有计划地进行影印扫描,转化为数据存储。对岩心等实物标本也可扫描存储、影像存储。有了电子文本和数字化数据做基础,数字化资料馆的运营就有了原材料。
数字资料馆是全国地质资料馆推行的一种地质资料现代化管理模式,与企业中的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立有异曲同工之妙,数字地质资料馆必须解决和完善电子文本标准化、数据异构、检索机制等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和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层面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