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知识百货君
02月16日
东晋末年政局失控,朝廷和外将之间矛盾重重。草根出身、能征善战的刘裕,“接势于已替之机,受任于既颓之运”,成功平叛孙恩之乱、桓玄之乱、卢循之乱,消灭了所有割据势力,几乎百战百胜,独揽了东晋的大权。
南北朝形势图
公元420年,功高盖主的刘裕终于称帝,建立宋朝。刘宋政权之后,南方又经历了萧齐、萧梁、南陈,直到被隋朝统一。
与南方的宋、齐、梁、陈四个前后政权相对应的,是北方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和隋朝。
取代北周的隋朝被李延寿父子放在了《北史》里,是因为时间上有重叠。但由于隋朝后来统一了南方的陈朝,所以隋朝在历史上并不属于南北朝。
好了,现在把南北朝交代清楚了,我们来看南方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再看北方。
南朝一共170年,其中宋朝60年,齐朝24年,梁朝56年,陈朝33年。
刚才提到的宋朝开国之君宋武帝刘裕,被誉为“南朝第一帝”。
宋武帝穷苦出身,胸怀大志,不拘小节,外表看起来器宇轩昂,“风骨奇特”。他能够当上皇帝,完全是凭他自己的本事,一点点打拼出来的。
当上皇帝以后,他保持了自己的本色,一辈子生活简朴,清心寡欲,脚踏实地,完全没有小人得志的行为。
“内外奉禁,莫不节俭”的性格,从下面几件小事可以看出来。
他刚当上皇帝的时候,有人建议安排宫廷乐团,被武帝制止,说自己听不懂音乐。对方说:“经常听就听懂了”。武帝则表示,我就是怕沉迷于它才故意不去了解的。
有一次宫廷安排给他的坐塌用了镀金的钉子,被他禁止,要求只能用铁钉。
南北朝形势图
广州的太守送给他了一件奢侈品——长八丈的精美布匹,他看到后不仅把布还给了地方,还要求弹劾广州官员。
武帝晚年患有热病,身上又有刀伤,需要温度低的坐塌。有人送给他一个石床,他睡得很舒服。可是他还是觉得不妥,犹豫再三地说:木床就很费钱了,何况是石床呢。从此不再使用。
他还要求所有公主出嫁,“遣送不过二十万,无锦绣金玉”。
史书又说,武帝崇尚简易,不拘小节,有时候穿着木鞋就出了皇宫闲逛,身边不过十来人。一个拥有半壁江山的皇帝,还不如今天前呼后拥、警车开道的县城领导风光。
通过一件件事例可见,武帝从不忘记自己年轻时的贫苦经历,同时他也非常了解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律和自省,再伟大的人,他的欲望也会不断膨胀。
治国上,宋武帝精简劳役、恢复生产、提拔草根上位,限制世家大族,抑制土地兼并。他一度准备北伐,统一全国,不幸在北伐前病死。
如果说刘裕是南方四个朝代最好的皇帝,那么南朝后来的皇帝一个个都不忍直视了,不是精神不正常,就是人格有障碍。
刘裕的长子前废帝继位后,滥杀无辜,淫乱朝野,甚至把一群王妃和公主集中起来,叫身边的士兵肆意奸淫。他的故事最适合写成黄色小说或拍成人片。
当时的公主也跟他不相上下,对废帝说:你有那么多妃子,我才有一个驸马,这不公平。废帝听了以后,送给公主30多个男宠。
前废帝众叛亲离,最后被杀,明帝继位。
明帝也不是省油的灯,任用小人奸臣,肆意屠杀官员,导致“内外常虑犯触,人不自保”,国家战乱频传。他有一天夜里梦见豫章太守刘愔造反,醒来后居然就把刘愔杀了。
明帝未成年的长子比他老爸更不是东西,喜怒无常,以残杀百姓为乐。他平时喜欢穿个大裤衩出门,带着一群流氓到大街上见人就砍,“击脑、槌阴、剖心之诛,日有数十”。
你要是路过见到惨状,稍微不爽皱了一下眉头,皇帝很可能就会用长矛把你身体刺穿。我想,今天那些喜爱古代、幻想穿越的朋友,一定不愿意穿越到这个时代。
这种皇帝一般都活不长。他被自己身边的亲信杀死之后,政权落入早有预谋的萧道成手中,宋朝灭亡,南齐建立。
南齐开国之君萧道成性格宽厚,生活朴素,喜怒不形于色,还是著名的书法家。他一辈子运气太好,多次逢凶化吉。
可能他把运气用尽了,他建立的齐朝运气实在不怎么样了,是南朝最短命的朝代。
他的儿子齐武帝还算励精图治,尝试“却籍”制度,大赦天下,实现了短暂的“永明之治”。再往后就剩下了两代,全都是废物点心。
一个是异装癖,喜欢穿女装,在位一年被杀,“虽为害未远,而足倾社稷”;另一个喜欢假装摆摊当小贩,在皇宫里玩过家家。他的宠妃潘玉儿走起来“步步生莲花”,可谓集三千宠爱于一身。
后者的精神病比前者更严重的是,他喜欢屠杀大臣,骚扰平民百姓,在位两年被杀。
梁武帝萧衍登基后,努力去除齐朝的苛政,国泰民安,他本人也成为南朝在位最久的皇帝。
萧衍博学多才,手不释卷,与文坛领袖沈约、任昉等人是好友,形成一个文学团体——“竟陵八友”。他生活简朴,工作勤勉,大冬天批阅文件到凌晨,手都冻裂了。在他的治下,人民恢复了生产,国家安定。
只可惜,梁武帝晚年信佛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甚至让全国人民都跟着一起吃素,结果不理朝政,任用亲信、如朱异、如徐摛,“好人佞己,末年尤甚”,同时放任家族成员违法犯罪,“行政废弛”。
范缜写出了《神灭论》,与御用文人展开大辩论,拒绝对方用官位来威逼利诱。倒不是说无神论有多么正确,但是这种守护信仰的抗争精神值得称赞。
梁武帝在开国之君里算是死得比较惨的,在侯景之乱中被囚禁,活活饿死。叛乱的羯族人侯景一度称帝,但是不得人心,下场比梁武帝更惨,死后被分尸不说,“百姓争取屠脍啖食,焚骨扬灰”,他的几个儿子也被扔进锅里活活煮死。
武帝之子、简文帝萧纲风度翩翩,才华横溢,喜欢写诗,开创了宫体诗的体裁,可惜在侯景的叛乱中被害。在简文帝之前,哥哥萧统是太子,读书过目不忘,是一个天才文学家,编纂了著名的《昭明文选》,不过英年早逝。
侯景之乱被王僧辩、陈霸先等人平定之后,元帝萧绎即位。
侯景这四年的叛乱,给梁朝造成了致命的危机,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梁朝已经属于苟延残喘了。
梁元帝也跟他爸爸和他几个哥哥一样,也都酷爱读书。但是他读书读成了书呆子,再加上运气不好,刚一上台就面临着北方胡人的入侵。
他绝望的说:“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一怒之下把所有藏书付之一炬,投降了西魏宇文泰,梁朝灭亡。
梁朝的灭亡原因,除了外敌入侵,更多是梁武帝的失误和梁元帝的错误。梁武帝引狼入室,而梁元帝居然为了自己登基,坐视不理。史书上说他“内积猜忍,外崇矫饰”,可见对于治国而言,性格比文采要重要得多。
陈霸先在斗争中战胜了王僧辩,建立了陈朝。几乎每一个朝代的建立者都是文攻武略的英雄豪杰之士,陈霸先也不例外。他在位三年,令南方社会经济稳定了下来。
接着的文宣两帝比较靠谱,励精图治,到红四代陈叔宝就出事了。
这位陈后主宠幸贵妃张丽华,天天一起唱K,歌词是“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为了饮酒作乐,他直接把军事紧急文书扔到了床底下。
被隋文帝骂作没心没肺的陈叔宝,天生就适合做一个风流的富二代花花公子,而不是一国之君。
北方已经被大隋朝统一,大军向南压境,势如破竹。陈叔宝跳进井里躲避,与伊拉克的萨达姆一样,最后还是被捉住,陈朝灭亡。
宋齐梁陈四个朝代,170年来渐渐落后于北方。北方虽以蛮族为主,相互攻伐,但是在社会经济文化领域超越了南方。
钱穆在《国史大纲》里说,五胡世运不如东晋,南朝世运不如北朝。那么北朝比南朝好在哪里,南方被北方差在哪里?
西晋灭亡,世家大族逃往南方后,继续执掌东晋朝政。南朝的皇帝为了推翻晋朝旧习,努力抑制和打压贵族,扶持底层士族上台,实现了“寒门掌机要”。
可是,“南朝寒人擅权,殆无一佳者”,皇帝本身也都缺少家教和门风,衰落的世家大族对秩序的维持能力又被削弱,政权没有人来维护,造成了荒淫之辈频出、朝代不断更替。
再看北方政权,虽然西魏、东魏、北周、北齐,政权时间都不算长,但文化气息渐浓,“儒统未绝”。
北方各国经过一番混战,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崔浩的辅佐下,终于统一了北方。崔浩“齐整人伦,分明姓族”,得罪了鲜卑贵族。在他因“国史事件”被诛杀之后,汉人士族收到了一次巨大打击。
但是,汉儒文化的传播符合农业社会的文明秩序,不会因一次“国史之狱”就轻易熄灭的。
后来,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又重用汉人士族,实行更全面的汉化政策,移风易俗,禁胡服、讲汉语、变更姓氏,“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
比如,当时姓孤独的必须改姓刘,姓拓跋的改姓孙,姓贺赖的改姓贺等等,今天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各位汉族同胞,你们祖上很有可能是胡人蛮夷——在当时可是外国人。
作为一代明君,孝文帝要求下属直言不讳批评朝政,“直书时事,无隐国恶”,给与充分的言论自由,表示“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展现出他真正的三个自信。
隋朝文人后来评价孝文帝说:“中国之道不坠,孝文之力也!”原来中原的道统,要靠一个外来入侵者来维护,现在谁还敢说侵略都是坏事?
北魏一直与柔然作战,可以没想到后院失火,鲜卑贵族控制的六镇发生军民大起义。接着能征善战的尔朱荣镇压起义有功,把持朝政,发动了“河阴之变”,屠杀了整个鲜卑贵族和朝廷官员。
尔朱荣被杀后,他手下的两员大将高欢和宇文泰,将北魏分割成两部分——西魏和东魏,接着又被各自的儿子高洋和宇文觉自己称帝,分别成立北周和北齐,北魏灭亡。
北周与北齐对峙,但北周明显有出息。
终于,北周武帝宇文邕有勇有谋,消灭了北齐,统一了北方。北齐亡国之君、齐后主高纬是一个昏庸之辈,外号“无忧天子”,整天吃喝玩乐、以残杀百姓为乐,把自己的宠物和身边的亲信全部封官加爵。遇到这样的皇帝,这个国家的老百姓可能宁愿做亡国奴,欢迎仁义之师打进来。
武帝统一北方后,后来的皇帝也开始了享乐,最后一个六岁的小孩成为皇帝,终于被杨坚取代,北周灭亡。
杨坚建立的隋朝,除了上文所提及的灭陈统一全国,更重要的是设立了完备的中央集权制度,令后代效仿。他的伟大,我们在下一篇文章中再讲。
南北朝形势图
南北朝历史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当中央集权制度瓦解的时候,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分裂时期,战乱不止。但这一时期,长达369年,从全局来看,从主流来说,生产是在不断发展的。例如三国前期,魏、蜀、吴的统治者都很重视发展经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大量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周武帝的改革都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这一时期,有些科学家,关注经济的发展,因此,他们在科技方面作出了杰出的奉献。
一、大数学家刘徽和祖冲之:
1.大数学家刘徽
三国时的刘徽,撰有《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他在《九章算术注》中,创立了不少新的演算方法,比起旧的演算方法来,要简捷得多。例如,他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对后来祖冲之影响很大。
2.伟大数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祖籍在今天的河北涞水县。南朝宋、齐人。他祖父祖昌,是刘宋王朝时负责营建工程的大官,对数学很有研究,他给予祖冲之影响极大。
祖冲之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他不仅在数学,而且在天文历法、机械制造方面都有伟大的贡献。例如他重编了一本历法,叫《大明历》,对日月运行周期的数据,比其它历法准确。他测定了回归年,即两年冬致点之间的时间是365.24281481日。这与现代天文科学测行的结果比较,只差50秒,一年的相对误差仅有六十万分之一。他还改革了闰法。我国长期沿用十九年七闰的办法,他认为还不够准确。经过精密观测行星的运行情况,仔细推算数学方面的一些数值,认为每391年,应当安排144年闰月。在他死后,《大明历》才为南齐政权正式颁行,并沿用了80余年。在机械制造方面,他有许多发明创造,举一个例说,他制作的指南车,据史载,具有“百屈不回,未尝移变”、“圆不穷而司方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