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江苏无锡地区合理的路面结构方案是什么?

2025-04-08 06:38:4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没有什么经验,在做路面设计过程中,最大的一个感觉是不知如何选,现在是有许多参考的结构方案,可这些方案的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适宜性却不知,所以想请教各位专家。呵呵,这个问题好象没什么头绪,大家不知如何回答。我先来讲一下我的一点总结:对于给定的一个路面结构方案我想首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查:1、面层结构厚度选用是否合理:面层材料集料最大粒径要与层厚匹配,不然在施工中,难以保证沥青路面的最小压实厚度,减少集料离析,便于施工和压实。另外结构层的总最度在规范中有一个不同等级路的合适的厚度选择。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我按照面层三层设计,每层厚度先按最小压实厚度选用后,合起来的总厚度就超过了规范中提到的总厚度的范围。2、面层各层配合是否合理:一般来讲,沥青混合料面层采用三层或双层结构,矿料的最大粒径宜从上至下逐渐增大,一般如采用以下结构方案:上面层:5CMAC-16I中面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CMAC-20I下面层: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I这里也有一个问题,在网上看到在江苏无锡地区有这样的结构:上面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我想把中粒放在上面,是否是考虑增加路表面的磨耢性,但把细粒式放在中间中何用意?是封水吗?但其抗车辙能力好象不怎么好吧。3、面层的选用是否合理:规范中讲,中上面层的主要功能是封水,其次是抗高温车辙性能。4、基层的选用是否合理现在用的较多是半刚性基层,我认为半刚性基层的选用主要考虑其干缩性。这里我也有一个问题:基层有做一层的,也有做基层,下面做一层底基层,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分开做两层,这两层中基层主要考虑哪些因素来选择,底基层主要考虑哪些因素来选择?5、基层的厚度确定:基层的厚度一般是按计算得来的,这里的问题是:选的时候是否要考虑施工,比如计算得到的是:28。5CM,我选30合适否。6、要考虑是否设计面层与基层之间的联结层。我这是从书中找到的几条,希望专家能讲一下你们在设计时主要考虑的问题,呵呵,谢了。

回答2:

呵呵,我问了几位前辈,确实做一个合理的路面很难,因为有很多因素制约,他们讲现在何为合理也很难确定,有很多矛盾的因素,比如我们希望路面的水稳定性好,所以采用连续密级配的沥青砼做面层时有专家提出,空隙率越小越好,可是,空隙率小了,高温稳定性却下降了,另外常见的路面结构有AK结构,但有学者分析说,这种AK结构的空隙率一般在4——10%时,抗滑性能好,可这个空隙率却是出现水损的最不利空隙率,另外就是一个造价问题。关于我上面提到的问题,前辈们讲:诸如那个细粒式放中间,中粒式放上面,粗粒式放下面,一般是把中粒式当做功能层-磨耗层,下面两层是面层结构。另外关于基础层厚度的选择:规范中讲适宜的施工厚度为15——18一层,所以选用时这个参数,如取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