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黄斑病比较常见,原因比较多,主要还是细菌污染,注意不要直接把水喷到平菇子实体上,必要的话建议用漂白粉对培养室进行消毒,目前也有其它化学消毒剂,虽然安全,也允许使用,但不建议使用。
选择适合平菇生长的材质柔软的树种,如:桐、枫香、白杨、梧桐、枫杨等,于头年落叶后第二年发发芽前砍伐。这个时期树木营养贮存最丰富。砍树和运送菇木时要保护好树皮,树头上用生石灰刷满,以免污染杂菌。 菇木运回栽培场后锯成5—6寸长的短木,将菌种用冷开水调成糊状后均匀地辅接在断面上再重叠上第二个短木再铺菌种,再重上第三短木……直到再叠就不稳了为止,又接第二叠。每接好一叠后两面或四面钉上木板条固定,以免松动或倒塌。锯菇木时要给每段编号打记号,以便接种质量的关键。接好种后要采取一些保护措施,严禁摇松接种叠保证正常定植。叠子上面要盖上树枝或茅草遮阴保温保湿。 立秋前后十天就要埋桩。
一般接种后2—3天,菌丝开始恢复。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3—27℃。所以温度管理应尽可能达到或接近这个范围。生料栽培或开放式栽培,培养料中还有其它微生物活动产生呼吸热,料温将比室温高出2-3℃甚至更多。所以要密切注意料温变化,采取相应的散热措施,降低培养室的温度。 这个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要求控制在80%以下,菇房和菌床都不能喷水,湿度大了污染率高。 菌丝生长阶段,光照对菌丝生长不利,尤其不能让直射阳光照上菌床。培养室的窗子要挂上黑色窗帘。除检查用光外培养室不要随意开灯。 空气对平菇菌丝生长也很重要,虽然菌丝生长阶段能耐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也会抑制菌丝生长,严重缺氧菌丝会老化窒息而死。培养室若通气不良,菌丝的呼吸热散不掉,会致使料温上升,烧坏菌丝。 接种以后7—10天菌丝长满菌床表面,在这之前是杂菌污染的危险期。这阶段原则上不能揭膜,只有在料温超过30℃,不揭膜就会烧坏菌丝时,才能揭膜通风降温。 菌丝长满菌床表面后,每天应揭膜透气10—20分钟。
虫害防治:平菇栽培时常见的害虫有:线虫、螨类、蚋、鼠、蚁、蛞蝓、蜗牛、马陆、果蝇、菇蚊等。药剂防治可用2.5%溴氰菊脂乳剂二千五百倍液喷雾;用灯光和糖醋液诱杀蝇类;骨头烤香诱杀螨、蚁类;用盐杀蜗牛、蛞蝓等。
管理过于粗放,湿度不够,通风不好,残菇脚没有及时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