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的大女儿为什么自杀

2025-04-06 04:30:3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因情灰心自杀。且看详情: 大概也是一种爱情,作家对于自己笔下的角色。林语堂是个偏心眼儿,他说过:“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他笔下的姚木兰,美得像一个白葡萄架下的梦。 木兰对人友善,大事拿捏得正好,小事又懂得适时放手。她爱读书,从书上学到做花生汤要放一点儿碱——这是林语堂心目中的女子本分。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的理想,他的家庭也是他的理想。他的三个女儿分别叫如斯、太乙、相如,正对应着《京华烟云》里的木兰、莫愁和目莲。他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无为之治,信马由缰。 长女如斯七八岁时,对林语堂说:“我也有话要说。”他便鼓励她学习写作,给《西风》投稿。在巴黎,他带女儿们去夜总会,看跳舞,半夜才回家。次女高中毕业,他说你别读大学,先工作,去教外国人中文,十八岁的林太乙成了耶鲁大学的教员。 后来,林语堂写《京华烟云》,就让如斯作序。女儿给父亲作序,古往今来,大概都没作兴过。 林语堂崇尚西学为用,不意味着他不中学为体。大是大非上面,他秉承的仍是旧式中国人的那一套。长女如斯到了出阁之年,他代女儿选中了一位医生,双方家长一商量,就为儿女们拟定了婚期。 “木兰相信个人的婚姻大事,是命里注定的”,于是“听命订婚”。但如斯不是木兰,订婚宴前一天,她与一个美国青年迪克私奔,亲友们一片哗然。 这婚姻,从开始就不被所有人看好。迪克不过是一个小混混,高中没毕业就被开除,不务正业,居无定所。林语堂看着女儿在不幸的婚姻中煎熬,泪往肚里咽。如斯终于离了婚。 此后十几年,如斯精神状况时好时坏,数度进出精神病院。好的时候,她仍然是一个美丽聪慧的女子,还编译过《唐诗选择》。然而有一天,她在铁窗上上吊自杀了。工人发现她的时候,桌上一杯茶还是温的。 如果,当年如斯接受了父母之命的姻缘呢?姚老先生为木兰择婿,是衡量了方方面面包括命相的。“木兰是金命,荪亚是水命,金入于水则金光闪烁……若使木兰去推动气盛才高的立夫,则大可能招致灾难,后果不堪。”木兰与荪亚,也的确是美满姻缘。 林语堂为如斯相中的快婿,绝对是一等一的好男人,但林语堂没想到青年人要追求婚姻自由吗?我认识许多人,父母越为他们安排得锦上添花,他们越要火中抽炭。 木兰,的确美得像一个梦。但梦,不过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