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不久前,在重庆市解放碑人才市场招聘会现场外,发生了一起女儿因不愿工作而挥拳殴打母亲,继而母女扭打的事件。在场的市民制止了这起打架事件后,这位母亲称,女儿大学毕业已经当4年“宅女”了,打架的起因是她逼在家“啃老”的女儿出来找工作,为这事已发生多次打架。听后,不禁让人感慨万千。大家来说说,你怎样看待这件事?
贵将恩:
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大部分孩子从小都是养尊处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忽然要他们走上社会,面对着单位严厉的管理制度和严肃的领导,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于是他们就把自己“宅”在家里,做“啃老族”。父母终究不能陪伴孩子一辈子,孩子必须要面对现实,勇敢地站起来,不怕失败,迎接社会的考验和挑战。而作为父母的要狠下心,一是从小开始锻炼,让孩子假期的时候离开父母,学会自己独立生活;二是从小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加强孩子的道德修养;四是把成年的孩子“推出”家门,让他们自己生活,自己创业。
易文悝:
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笔者认为,年轻大学生毕业后不去找工作宅在家里“啃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里的父母从小就为他们提供了一张可以“啃老”的温床。常年生活在这张温床中的他们,才滋长了懒惰、不劳而获的性情。所谓“生活的温床上只能诞生生命的灾难”正是这个道理。所以,不管家庭条件如何,家长们都应该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将良好的家庭教育贯彻于孩子成长的始终,在平时的生活中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才不会酿成“母女相斗”事件的发生。
赵永红:
人生在世,不能永远依靠父母,总有一天要自立,即自食其力。这是对一个人最基本要求。如果做不到,就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甚至得不到家人的尊重。女儿大学毕业4年了,都没有出来找工作,不肯就业是不对的。你不可能靠双亲供养自己一生。当然这恐怕与父母平时娇生惯养有关系。我认为女儿要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靠自己努力,立足于自力更生,尽快就业,从而摆脱依赖父母的“二世祖”生活。
罗勇强:
女儿不愿工作当“宅女”这件事,我认为很大程度上和目前大学扩招大学毕业生激增、竞争的加剧而导致工作难寻、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偏差有很大关系。大学毕业后,我也有过数次在拥拥挤挤的招聘会找工作的经历,我也能理解从所谓的天之骄子到招聘会里任人挑选的“白菜”,再加上所找的工作高不成低不就所产生的那种失落感,如果当时不是条件不允许或许我也会选择宅一段时间再慢慢寻找工作。因此我认为要解决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不找工作做的事,一方面要从大环境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创造更多适合大学毕业生的岗位,同时也要加强大学毕业生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大学生也只是就业大军中的普通一员。
黄国顺:
在我们生活中,确实有个别读大学毕业的年轻人老是呆在家里,迟迟不见其出去找事做来养活自己。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当下社会就业竞争激烈,暂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做;有的则是过惯了父母供养衣食无忧的生活,毕业后出到社会工作太难找,干脆什么都不找,把自己关在家里。对于前者,还可以理解。但对于后者,则是这些父母平时太溺爱娇生惯养子女惹出来的祸。看来要让自家孩子毕业后马上工作、自食其力,父母应在其独立能力、适应社会方面多花点心思。
黄春合:
年轻人十年寒窗苦读,目的就是毕业后步入社会展示自己的才华,成就自己的人生目标。面对时下就业压力大,名牌大学学生毕业后进社会后找工作都很难,这是事实。清华大学毕业后当屠夫、当保姆、当月嫂等,这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人生的路总要自己走,父母历尽千辛万苦才把我们拉扯大,还省吃俭用地把我们送大学院校接受教育。毕业后,在感情上或是事业上受到一点挫折,就想当起“宅男”“宅女”,让为自己奔波劳累了一辈子的父母再添烦恼,实为不孝。人要常怀感恩之心,这样才会被社会所接受。
李朝忠:
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这位恨女不成凤的母亲,这源于中国父母教育不当而造成的。由于缺乏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离开了父母小孩就会变得束手无策,做事情畏首畏尾。大学毕业4年,至少身体是成熟了,但心还像是没“断奶”的小宝贝,还要求父母成为自己的食堂、保育员。做父母的应从思想上与孩子进行沟通,有条件请相关人员进行辅导,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通过循序渐进的办法进行引导,少批评多关爱,鼓励小孩参加各种有益活动,培养其独立自主的信心。
张 敢:
发生这样的事,让人匪夷所思,不可思议。不能不说是一种教育的悲哀。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怎么能做出如此的举动呢?父母含辛茹苦把女儿养大,供她上大学,付出了多少艰辛和汗水。都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作为女儿,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大学毕业后就出去找工作做,自食其力,不再啃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才是明智之举。
周战兴:
我们每个家庭花很多金钱送子女读大学,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以后能够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工作,过上幸福的生活。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生已不再是“香饽饽”,所以大学生毕业后不要死要面子,这也不愿干,那也不愿干,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只要有恒心,认真把工作做好以后,总有往上爬的机会,总有高薪的时候。
那坡小子:
这些不愿意出去工作的年轻人可能有这些心理: 1.缺乏人生目标;2.有依赖心理;3.有畏惧心理。这些年轻人应该明白:参加工作,既是责任,也是义务。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劳动者,绝不能做不劳而获的人,工作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为了糊口,更是维系一个人在社会的地位。如果长期不接触社会,将来会更难融入社会,往往会形成人格障碍,产生逃避心理。无论干什么工作都有助于自身的成长,先有个工作干着,然后再找喜欢做的事情才是正确选择。
凌秀香:
大学毕业就应该找工作做,这是回报社会、家庭的方式。哪怕找工作连连受挫,也要坚持;哪怕目前的工作不是很合意,也应该坚持。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丰富阅历,为以后找到更合适的工作打好基础。大学生找工作当务之急先有份活干,既能充实自己,又能自己养活自己,这是做人最足的底气。文中提到的女孩大学毕业后不仅甘当宅女、啃老长达4年,还挥拳殴打劝其找工作的母亲,可以说这女孩人品有问题,心态不健康;不思上进,懒惰成性,这样的子女让父母心寒。
下期话题:
不断选择新工作对初入职场的人有影响吗?
目前,很多准大学毕业生已在自己的努力下找到了工作,并在新单位实习。他们刚刚步入社会,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但他们却没有定下心来安心工作,而是在不断地隐瞒工作单位向别的单位投简历,希望能找到更好的单位。不断选择新工作的心态对初入职场的人有影响吗?大家来说说,如何克服这种心态?
您好,在这个物欲横流、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很多大学生都面临着“毕业即是失业”的困惑。但是这只是部分学者宏观的预测,我们也无法考究正确与否。但是有一点是值得我们即将毕业或者毕业了的大学生们注意的,那就是天底下没有容易着手的工作。结合你的问题,一位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一时没有找到工作,我们分析一下。首先,他年轻,这是一种资本。再者,他毕业后只是一时没有找到工作而已,之所以这么断言是,我看过很多师兄师姐以及身边的同学朋友的实际情况,都有一个很相似的问题,那就是他们去谋求的岗位竞争力激烈,那么要想找到这份工作就必须让自己在一群竞争者中鹤立鸡群或者彰显优秀,我们可以平白地认识为我们的学历和各种职业技能证书,这是现在社会普遍承认的一种择人标准。所以我们可以认真多拿一些从业资格证书来提升单位眼中我们的能力和资格,但这也并不是唯一而且是绝对的。社会上也有很多人是拥有很多相关资格证书的人群,他们一时找不到工作也是正常的,因为市场在不同时期的饱和度也不一样的,只要我们足够优秀,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我们是可以找到一份比较理想或者客观的工作的。最后愿所有年轻人能相信自己,努力奋斗,稳中求进,请保持良好的心态,是金子终究会发光的。
首先要看自己要干什么,是想工作还是不想工作,不想工作可以选择考研,
如果想工作,先要考察自己想要参加什么样的工作,然后进行准备。
或者复习准备参加公务员事业编考试,或者其他招聘考试。
而且无论找工作还是其他,总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