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消毒是可以的。蓝耳病猪的传播途径是宿主将病毒传播。感染原理如下:
增殖 PRRSV的主要靶细胞是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系统如肺泡巨噬细胞(macrophages,PAM)、肺泡的二型肺细胞(pneumocytes type II)、外周单核细胞、生精小管(seminiferous tubules )的上皮生殖细胞(epithelial germ cells) 和间质内的巨噬细胞,卵巢卵泡中的巨噬细胞。其中猪肺泡巨噬细胞最为敏感。
2.增殖过程 通过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进入肺泡巨噬细胞,这牵涉到核受体的变异,包括唾液酸粘附素、硫酸肝素、CD163、CD151。目前认为病毒的初级复制部位是鼻黏膜或上呼吸道系统中的巨噬细胞,然后通过血液循环扩散至其他器官,并在其中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增殖。
3.增殖特点 有严格的宿主专一性,对巨噬细胞有专嗜性。病毒的增殖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ADE)作用,即在亚中和抗体水平存在的情况下,在细胞上的复制能力反而得到增强。
防治:
1、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建立稳定的种猪群,不轻易引种。如必须引种,首先要搞清所引猪场的疫情,此外,还应进行血清学检测,阴性猪方引入,坚决禁止引入阳性带毒猪。引入后必须建立适当的隔离区,做好监测工作,一般需隔离检疫4~5周,健康者方可混群饲养。
2、规模化猪场要彻底实现全进全出,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两个阶段的全进全出。 3、建立健全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定期对猪舍和环境进行消毒,保持猪舍、饲养管理用具及环境的清洁卫生,一方面可防止外面疫病的传人,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把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PRRSV感染猪群的发生率和继发感染机会。
4、做好猪群饲养管理。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猪场,应做好各阶段猪群的饲养管理,用好料,保证猪群的营养水平,以提高猪群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从而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和由此造成的损失。
5、做好其他疫病的免疫接种,控制好其他疫病,特别是猪瘟、猪伪狂犬和猪气喘病的控制。在猪繁殖一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猪场,应尽最大努力把猪瘟控制好,否则会造成猪群的高死亡率;同时应竭力推行猪气喘病疫苗的免疫接种,以减轻猪肺炎支原体对肺脏的侵害,从而提高猪群肺脏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抵抗力。
6、定期对猪群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感染状况进行监测,以了解该病在猪场的活动状况。一般而言,每季度监测一次,对各个阶段的猪群进行采样进行抗体监测,如果4次监测抗体阳性率没有显著变化,则表明该病在猪场是稳定的,相反,如果在某一季度抗体阳性率有所升高,说明猪场在管理与卫生消毒方面存在问题。应加以改正。
7、对发病猪场要严密封锁;对发病猪场周围的猪场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疾病扩散,对流产的胎衣、死胎及死猪都做好无害处理,产房彻底消毒;隔离病猪,对症治疗,改善饲喂条件等。
8、关于疫苗接种,总的来说如今尚无十分有效的免疫防制措施,如今国内外已推出商品化的PRRS弱毒疫苗和灭活苗,国内也有正式批准的灭活疫苗。然而,PRRS弱毒疫苗的返祖毒力增强的现象和安全性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担忧。国内外有使用弱毒疫苗而在猪群中引起多起PRRS的暴发,因此,应慎重使用活疫苗。虽然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有限或不确定,但从安全性角度来讲是没有问题的,因此在感染猪场,可以考虑给母猪接种灭活疫苗。
蓝耳病猪曾称为“神秘猪病”、“新猪病”、“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猪瘟疫”等,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
发病特点
1.猪蓝耳圆环病病程长,一般在5~20天左右,病死率高。
2.猪场对防疫工作不重视、技术人员保健观念差,没有严格封闭猪场、没有对猪群进行系统的保健的猪场发病严重。
3.发病猪的体重一般在20~80kg,发病率最高,也有断奶后的仔猪发病。
4.药物治疗效果不太理想,乱用药的猪场死亡率更高。
防治措施
采用蓝圆核酸肽(国浩高科)和刀豆素治疗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
1.第一天早上,对患病猪,按照每公斤0.2ml的比例,注射蓝圆核酸肽 头孢先锋;下午用刀豆素(600万单位/瓶,使用时每瓶用5毫升柴胡注射液稀释),按每10公斤100万单位进行肌肉注射。
2.第二天,同第一天。
3.第三天,刀豆素(600万单位/瓶,使用时每瓶用5毫升柴胡注射液稀释),按每10公斤100万单位进行肌肉注射。
全程在饮水里添加板蓝根冲剂、葡萄糖、氯化钠和多维。
希望对你有帮助,满意请采纳,也可以点击我头像或名字有惊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