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什么?

2025-04-05 17:29:2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疑似地上霜。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构思细致而深曲,脱口吟成、浑然无迹。内容是单纯,却又是丰富的;内容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 

原文如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如下: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词句注释如下:

静夜思:安静的夜晚产生的思绪。

疑:好像。

举头:抬头。

扩展资料:

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时李白26岁。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前两句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作客他乡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在月明之夜,尤其是月色如霜的秋夜更是如此。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静夜思

回答2: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疑似地上霜。

《静夜思》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具体原文如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大意为: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3.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回答3:

李白《静夜思》赏析,这首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诗,一起来重温一下吧

回答4:

静夜思》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疑是地上霜】

回答5: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