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如果您缺钱,推荐您选择有钱花缓解短期的资金压力,“有钱花”是原百度金融信贷服务品牌(原名:百度有钱花,2018年6月更名为“有钱花”), 具有申请简便、放款快、借还灵活、息费透明、安全性强等特点。申请材料简单,最快30秒审批,最快3分钟放款。可提前还款,还款后恢复额度可循环借款。希望这个回答对您有帮助,手机端点击下方,立即测额!最高可借额度20万。
隆裕太后剧照
封建时代,皇帝是九五之尊,权力是至高无上,这些都是肯定的。很多人就此认为,天下都是皇帝的,那朝廷的钱自然也就是皇帝的。作为皇帝,不会存在没钱花的问题。
实际上,替朝廷管钱的是户部,而户部的钱皇帝可以作主,是不能拿来看书花的。户部的预算中,有一笔是供皇室使用的,这笔钱皇帝可以随便花――吃喝行,赏给官员或其他人也行,相当于皇帝的“小金库”。户部管理政府财政与皇室财政,二者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皇室财政的预算比较有限,遇上大手大脚的皇帝,这钱肯定就不够了。但是,皇帝不通用使用政府财政中的钱。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历史上就出现了皇帝“做生意”的情形。
明武宗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1491―1521),年号正德。《明史》认为,正德皇帝一生贪杯、好色、尚武、耍无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并成为后世的谈资。不过,正德皇帝也有靠谱的一面:刚毅果断,瞬间诛灭刘瑾,轻易平定安化王、宁王之乱,指挥出应州大捷,当时的社会算得上国泰民安。没钱花的时候,正德皇帝自己开店。
正德皇帝开店,起于正德八年(1513),太监于经奏请开设宝源、吉庆二皇店。皇店一般开在皇庄附近或交通要道诸黄金地段,所以生意都是兴隆的多。皇店的收入,都属于“预算外”,不受户部管理,赚的钱都进入皇帝的“小金库”。一年下来,正德皇帝至少能得到收入八万余两银子。
正德皇帝开店,就是被刚性的财政预算给逼出来的。正德元年九月,正德皇帝刚上台时,太监崔杲被派往江南督造龙衣。崔杲找到户部,说皇帝需要添几件衣服,经费有困难,你们户部正好有剩余的盐引,不占正常的预算,能否给个12000引?
盐引即“盐钞”,取盐凭证,属于“有价证券”,等于是钱。崔杲狮子大开口,户部尚书韩文根本不买账,说食盐专买收入只能用于国防建设,皇帝要花钱户部拨过款了。太监崔杲没要到,正德皇帝便出面,结果钱没要到手,六科、十三道加上都察院,几乎所有的言官都起来讨伐皇帝。正德皇帝又让内阁出面协调,结果三个内阁大臣没有一个同意。
清宫戏
清代的情形差不多,同治年间户部每年拨给内务府三十万两银子,这钱皇帝可以随便花。物价是不断上涨的,到光绪癸巳年(1893年),预算增加到每年110万两。
这点钱,显然皇室不够用。实际上,皇室用钱也远不止这些。据《清稗类钞》:皇家大内银库“存(银)一千六百万两”;清末慈禧“尚有黄金三万两”。另据《异辞录》:慈禧“太后有私蓄三千万”,“半在南苑,半在大内,皆用红绳束之”。这样一笔巨款,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慈禧太后仓皇出逃,留守大臣世续雇佣日本使馆士兵严密看守,没有被联军抢走。慈禧带回京后“慈颜大悦”,重用了世续,并“赏黄马褂,转吏部兼都统”。
隆裕太后剧照
这笔巨款从哪些来的呢?不是户部拨的,而是各地官员或各衙门上贡的。至少各地官员或各衙门上贡的钱从何而来,可能是自己的钱,也可能是挪用、贪污的钱,无法厘清。
盛宣怀
光绪、慈禧死后,隆裕太后掌管宫中钱大约有九千六百万两。隆裕太后还把钱存进外国银行,赚取利息。这事自己干不方便,也有损体面,据说隆裕太后是让妹夫载泽器重的盛宣怀作为经理人。盛宣怀是清末著名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等。溥仪退位后,“盛(宣怀)本狡狯”,有人怀疑这笔巨款被盛宣怀私吞掉了,隆裕太后的巨款,便成了盛宣怀的“第一桶金”??
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