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通盆地油气分布规律

2025-04-06 03:51:2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有商业价值油气聚集发生的海相克拉通盆地,从烃源岩类型来看以泥质岩和泥灰岩为最佳,纯碳酸盐岩因生成环境不利于有机质的保存,一般丰度较低,加之成岩胶结快、可压缩性小,排烃条件也不利,不是烃类聚集的主要贡献者。据世界范围统计,克拉通盆地大型油气田的形成往往与高丰度泥质或泥灰质烃源岩相关。有机质丰度大于1.0%的优质烃源岩是大油气田形成的必要条件。烃源岩发育的构造位置以克拉通边缘坳陷最好,其次是克拉通内有差异沉降的坳陷,生成环境以低纬度地区最集中。烃源岩发育于全球海平面上升时期。克拉通盆地以古生界烃源岩为主,仅西西伯利亚等少数在古生界基底之上发育的新克拉通盆地内中生界烃源岩较发育。克拉通盆地烃源岩成熟度差异大,克拉通内盆地烃源岩成熟度一般较低,以石油聚集为主,克拉通边缘盆地烃源岩埋藏较深的坳陷区以气为主,隆起区以气为主。

生烃坳陷内部及邻区是油气田特别是大油气田分布的主要地带,油气可以自生烃坳陷呈放射状向周围砂体、碳酸盐岩礁、滩、缝洞体运移、聚集,但分布具不均一性,沿断裂、裂缝带为油气优势运移方向,因而,往往在一侧或某一区带油气富集最多,一般控制油气资源的主体分布;油气沿断层发生垂向运移,使油气主要富集在烃源区内;“近水楼台”提高了油气沿断裂和裂缝带聚集的机会;油气还可以发生较长距离的运移,但这种形式的运移往往造成油气的分散,不利于大油气田的形成。

发育早或与成藏同期的隆起带及其斜坡带是油气运聚的主要指向区,坳陷之内的中央古隆起油气聚集条件最为有利。克拉通边缘坳陷盆地中构造活动性相对较强,常具大隆大坳格局,大油气田主要形成于这些大型隆起之上的大型构造圈闭或大型构造—地层圈闭中。

克拉通盆地的发育具多旋回性,因而形成多套生储盖组合,导致多层系生烃和聚集油气,不同层系成藏特征可能不同。油气的成藏也往往具有多期性,所以追踪发现油气藏现今所在的位置绝非易事,需要以追踪主体油气运移轨迹为主线。通过对关键时刻各成藏要素组合关系的建立,指出油气藏现今的部位。同时,不同层系成藏认识不能采取单一的方法。

大型构造与地层、岩性的复合型圈闭是古老克拉通盆地海相地层中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这是因为克拉通盆地基底的刚性特征,导致沉积盖层褶皱构造不发育,在多期构造运动作用下,发育大型隆起或长垣构造。隆起顶部遭破坏后使圈闭不完整,多次运移的油气在隆起高部位遭多次破坏散失,故使构造高部位的油气聚集规模有限。惟有大型隆起的围斜部位与古斜坡区,为良好封盖条件保护的地层、岩性及复合圈闭,更适于油气的聚集和保存,形成的油气藏常常带有原生性,而且圈闭规模常常很大。例如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靖边奥陶系地层岩性圈闭气藏,面积可达3000~5000 km2;北非克拉通三叠盆地哈西麦萨乌德油田含油面积1150 km2 ,哈西鲁麦勒特大气田含气面积2600 km2;西内部盆地潘汉德-胡果顿气田含气面积 20235 km2;东西伯利亚库尤姆宾-尤罗布钦油田含油总面积8000 km2

克拉通盆地构造运动次数多,克拉通边缘坳陷盆地构造活动强度较大,由此造成油气运移、聚集与散失过程相当复杂,有效油气聚集需要良好封盖层的阻隔、较稳定的构造环境、封闭的水动力条件。较晚成藏期形成的油气藏相对更有效。

古老克拉通盆地的海相地层中,由于烃源岩经历了漫长的热演化,因此,凝析油气、甲烷干气与轻质油是重要烃类相态,且一般从生烃中心向边缘,烃类相态具由干气经轻质油到黑油的规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