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昊、黄持
检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上乘,要看他的头脑能否同时容纳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并且无碍于处世。
——菲茨杰拉德
2010年,沃尔沃汽车进行过一次小型化、轻量化、模块化和电动化的转型。这在当时备受争议,被批判为“不懂豪华品牌”的一次失败尝试。沃尔沃甚至被美国媒体归入了《即将从美国消失的十大品牌》。
如今,这些转型已经是几乎所有豪华品牌的共识。
几天前,沃尔沃汽车官宣了全面电动化转型时间表。产经网对比了下其它豪华品牌的电动化转型战略规划,发现沃尔沃汽车又是目前豪华品牌中最“激进”的。
也许,这个车主画像里有着“低调、保守”等字眼的品牌,一直都有外界不甚了解的“激进”一面。
至于沃尔沃汽车是如何在这两个看似截然相反的形容词之间切换自如的?或者说,如何在激进的目标中,保持谨慎低调的前行,最终成为引领者?
袁小林说:在包容和接纳世界的“丰富多彩”的同时,勇敢用自己的方式践行属于自己的使命。如何拥抱全面电动化?与其急于下结论,急于分出胜负,不如早早迈出第一步。
而且,今天这看似激进的一步,对沃尔沃汽车来说或许已经等了许久。
李书福曾在年初的内部公开信中提到,十几年前沃尔沃就开始研究无人驾驶技术,为何至今没有量产?这既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沃尔沃品牌的呵护。
所以,快还是慢?保守还是激进?真正的引领者永远有自己的标尺。
电动化:最近的,也是最远的
每逢新年,袁小林都会发表一篇新年贺词,2021年,他用了“最近的和最远的”作为标题。这是卡夫卡《午夜的沉默》中的一段话:相信最近的东西和最远的东西。
沃尔沃汽车的电动化转型亦然。
2025年纯电车型占比达到50%,其余为混动车型;
2030年成为纯电豪华车企;
2040年力求成为气候零负荷标杆企业;
所有纯电车型将通过线上进行销售。
3月2日,沃尔沃汽车发布的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中,有两个重点引人关注:
第一,2030年沃尔沃汽车将成为纯电豪华车企;第二,所有纯电车型将通过线上进行销售。
部分豪华品牌电动化转型时间线
对比BBA,沃尔沃汽车将可能是最早实现全面电动化的豪华品牌:
2030年,奔驰的规划是电气化车型销量占比50%,而且指的是插电混动和纯电动加起来;宝马和奥迪则都没有公开完全转型的时间表;决心要在2025年成为纯电动豪华品牌的捷豹,销售体量只是沃尔沃汽车的六分之一……(详见上图)
其实,沃尔沃汽车电动化转型的决心早已有迹可循:
2017年,沃尔沃汽车宣布,自2019年起,公司所有新上市车型都将配备电动机。如今,在沃尔沃汽车官网上,所有在售车系都拥有“RECHARGE”混合动力或纯电动车型。
沃尔沃全系车型均已提供电气化版本选择
2021年了,没有人会怀疑汽车行业电动化的未来。但那是一个怎样的未来?其实大家都没有答案。
资本可以炒热电动车概念,但商业社会的运行规则,核心依然是要为用户创造价值,并且得到回报。电动车如何盈利?电动时代的品牌护城河如何打造?新的用车和服务体系怎样构建?政策趋势、消费习惯以及技术发展的速度怎样平衡?
袁小林也很清楚:“从燃油时代向电气时代转型的过程里,没有人可以用高级模型模拟出发展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本身也可能存在反复和起伏。”
一纸刺激政策可以让欧洲的电动车市场一跃成为全球第一,一台明星车型也可以让Model 3不再风光无两。相比燃油车市场的确定性,电动车市场的不确定性,既是新势力破局的机会,也是传统车企需要小心谨慎的原因。
该如何做?
“从最远的角度看,是大家共识的新四化方向;从最近的角度看,要落实每个市场的具体情况。”既要拥抱变化,保持前瞻,同时又要非常务实,制定切实可行的实现方案。袁小林说。
直售:没有答案,那就去尝试
“问题很清楚,但答案并不清楚。”
在袁小林看来,产品的规划、产品的动力驱动方式、软件丰富程度、设计风格以及销售的渠道方式都是合在一起的,本质上是为消费者提供功能属性、价值属性。
而如何实现这两个属性,沃尔沃汽车给出的答案就是在不断尝试中前行。
产品层面,从48V轻混到插电混动,再到纯电动,沃尔沃汽车逐渐实现了全系产品的电气化转型。而市场接受度提升和产品的丰富也让数据开始发生变化。2020年,沃尔沃汽车RECHARGE车型在沃尔沃汽车总销量中所占份额,相比2019年增加了一倍多,在欧洲市场甚至达到了29%。
销售层面,去年6月沃尔沃汽车在中国市场上线了V60的官方直售业务,通过特定车型,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把整个价值链测试清楚。3个月之后,沃尔沃XC40纯电版完全采用直售模式上市,而未来更多的纯电车型也都将通过官方直售。
沃尔沃XC40纯电版通过官方直售模式销售
用户服务和用车体系层面,沃尔沃XC40纯电版不久前将官方直售价调整至29.9万元起,将用车权益包通过差异化方式,给予消费者选择的权力,既可以选择更经济的“优享权益包”,也可以选择内容更丰富的“尊享权益包”。
而尝试的过程,也是在解决所有围绕电动车所产生问题。
比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在厌倦在4S店砍价的过程,更加渴望简单、透明的购车过程,而线上直售恰恰直击了这个痛点。而传统经销商习惯于过往的销售模式,不赚钱的电动车并不能激发它们的积极性,与燃油车摆在同一屋檐下的案例往往都不算成功。
而传统主机厂也有自己的苦恼,一方面燃油车依然是不可舍弃的销量支柱,另一方面庞大的经销商体系也是一直以来支撑商业模式运转的必须环节。自身、消费者以及经销商投资人三者之间的利益该如何平衡?
沃尔沃汽车希望的,是寻找的一个最大化为消费者带来利益,同时又保障经销商权益的新模式。
选择电动车开启官方直售,并不影响燃油车销售体系,同时也让经销商感受到,在新的直售体系中可以获得的价值和利益。
就像袁小林所说:“我们在确定直售方向时,也将经销商利益考虑进去。线上销售,不是绕过经销商,而是让他们在物流、客户服务等体系里发挥更关键的作用,实现线下线上的有机结合。”
当其他品牌经销商还在为优先卖电动车还是燃油车打架的时候,沃尔沃汽车的经销商已经可以直接领到“交车服务费”了,同时也省去了库存与资金压力。遍布全国的经销商体系,也在此时成为了服务网络的优势。
写在最后
菲茨杰拉德的《崩溃(the crack-up)》里有句名句:检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上乘,就看他的头脑能否同时容纳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并且无碍于处世。
简单来说,这指的是一种既能够厘清现实,又不惧实现理想之艰难、反复的“人间清醒”的状态。可以衡量一个人,也可以用来衡量一个企业。
在3月4日的采访中,袁小林对沃尔沃汽车的电动化转型战略给出了一系列十分“沃尔沃”的解读。
这些解读,像是传统车企面对大变革转型课题交出的一份深思熟虑的答卷:有对不确定性的保守探究,也有勇立潮头的魄力,有对传统思维的坚持,也有对新时代的热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