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

2025-04-11 17:35:3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意思是: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这就是仁的根本。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注释:

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翻译如下: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扩展资料:

赏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回答2:

  【翻译】欤(yú)文言助词,表示疑问、感叹、反诘等语气。孝顺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出处】《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理解】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link?url=1UNEyoHp8peAGGFVyrDdl937cfe-SAy-mRrXZpiqHEoJxz_RuNViJAxi4CU-_EQqD_J1HCeaO9aNxIXjXgfSusXMl4gnXkYVcRoADWvS5cYBRL0BwEFD1elQbcOLmpnCwULBj_J5IASYNwOu7gIyp3al1n_S1B-k8fIjcm5iWMyEO34ZYgxeEIFt6TSnBXvNi9kF-GD32yAzwFVGG_3VTemNF_RAQEPM5SNiezXrHga

回答3: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是做人的本分。者…也,判断句式,…是…的意思

回答4:

敬重父母兄长 不是做人之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