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来看,微营销,更应该看成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在对于销售结果压力不大的情况下,更可以看成是营销行为中的品牌包装、推广。
微营销侧重的是社会化营销,而非纯粹意义的买东西。无论微博、微信、微淘,都是侧重于不同平台的社会化工具而已,是社会化营销的环节,而非完整闭环。
通俗点讲:任何微营销平台,都不能完整解决营销问题,仅仅是更好的推广和传播产品品牌、服务、口碑的途径。
微博本质上定位于媒体,我们从微博人气的来源就能看到:作为媒体传播渠道,本地区域的精准粉丝难以聚集和分类,到达和转化率偏低。而微信更重视的是朋友圈的小圈层和公众号的推送,简单的菜单内容更多是基于web1.0的内容展示。
更有甚者,现在部分没有道德底线的商家,为了求得大面积推广效果,用基于虚拟的LBS位置寻找周边微信用户,强制用马甲号切换,推送垃圾广告信息,更是对用户造成了二次伤害。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微营销,更多的是基于美食、娱乐、普通商品的销售,或者是大型品牌的传播利用,实际上也是商家和企业对于微营销平台的预期值过高造成的,过度神话的微营销平台应该回归到营销的一个环节这个现实中去。
基于微营销的平台,需要的注意的因素:
1.用户粘性,需要经营和时间:用户数量不可能一撮而就,所以现有老用户的转化,和种子客户的培养,需要时间。
2.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推送,用户更喜欢是贴心的交流、指导、专业信息的沟通,而非强制的显摆、卖萌。
3.基于粉丝属性的定向推送,对于内容专业度要求较高。
常见的微营销从业人员,喜欢从各种途径寻找段子,甚至是代运营托管,严重忽视了自身产品或者行业度的专业度,所以尽管有客户群体,但枯燥的复制粘贴,无法进行有效的内容沟通,往往丧失了成交的机会。
4.移动互联的碎片化信息,轻应用类似插件有助于提高线上服务质量。互联网的网友,更重视的是自身的感受和虚荣心,若有条件,可以基于平台,通过技术手段或者手动,增加关于自身客户群的专属服务,如:VIP会员的专区、基于商户的积分、等级、特权。
5.线上服务感受,需要客服的技巧,但实际自身产品口碑和客户关系维护要有完整的规范、体系,并且强大的执行力。不能简单粗暴的去套销售说辞。
6.网友的互动要适合用户传播,要有归属感,符合目标客群的购物习惯,互动内容简单,适合用户传播。
7.线上互动和线下互动相结合。将简单的线上互动,可以适当转化为线下的活动形式,增加目标用户的好感。
以上,仅仅是基于微营销需要注意的事项。事实上,基于社会化营销,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除了微营销背后的事情。
微营销,并不是万精油,也不能万能的解决传统营销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微营销作为社会化营销工具,在构建互联网营销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需要商家和企业花大力气去坚持,哪怕仅有一个人,也得重视基于微营销平台的渠道价值。社会化营销,需要提升自身的产品和服务水平,微营销是解决了目前商家的互联网营销或则电商的意识问题。
微营销,不要为了营销而营销,也没有所谓的一招鲜和三板斧杀敌。除了微营销平台,互联网的其他平台和工具,也要善加利用,这个也是基于对相关互联网产品平台的规则的了解,顺势而为,主动利用但不是盲目跟从。
微速客微信点单系统,精心研发的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产品,集成了外卖、点餐、订座等众多功能。通过微速客,店家可以在微信上建立店铺,消费者只需关注店家的帐号,即可浏览商品与店家的信息,消费者关注到商家后,根据提示,进行点击点单,简单三步,15秒内,即可完成订餐。店家可以通过电脑后台、电子邮件、短信或无线打印机多种方式即时查看订单,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它的特点是:简化流程,注重体验;独立后台,功能强大;多渠道查看订单;高效口碑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