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经验与教训是什么?

2025-04-08 08:04:3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①注意从国情、国力出发,在发展速度上,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
  ②注意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
  ③注意做好综合平衡,留有一定后备力量,并兼顾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④为适应多种经济成份的存在和发展,采取了一些灵活政策。但是,由于某些方面要求过急,农、轻、重比例不协调的苗头已经出现,造成市场供应紧张,在这个时期内实行了对粮、棉、油的统购统销。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以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这一方面的任务还需要两个五年计划的努力,才能达到原来预计的目标。在总路线载入宪法的时候,党曾经指出,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也只是打下一个基础。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要经过五十年即十个五年计划。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前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体任务显得更加紧迫。在中国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继续完善,尤其需要有现代化的工业和现代化的农业,才算获得自己的比较充足的物质基础。现在,这个物质基础还很不充足。客观形势要求党这时从理论认识和实践行动上把工作重心进一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回答2:

 ①注意从国情、国力出发,在发展速度上,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
  ②注意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
  ③注意做好综合平衡,留有一定后备力量,并兼顾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④为适应多种经济成份的存在和发展,采取了一些灵活政策。但是,由于某些方面要求过急,农、轻、重比例不协调的苗头已经出现,造成市场供应紧张,在这个时期内实行了对粮、棉、油的统购统销。 教训
  “一五”计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以工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70%和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占60%作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二是1956年出现全局性的冒进,基本建设投资总额147.35亿元,比上年增长70%,高于1953、1954两年的投资额,基本建设贷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上年的30.2%猛增到48%,造成国家财政紧张。三是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后遗症。 希望对你有帮助

回答3:

第一,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必须加强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的发展。不能片面发展重工业。  第二,经济建设必须贯彻量力而行的原则,既反保守,又反冒进,保持工农业发展的综合平衡。  第三,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系,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照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  第四,在搞好综合平衡的条件下,保证重点建设,带动经济协调发展。  第五,增产节约,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