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果实畸形是哪些原因,请按条理列出,谢谢

2025-04-09 03:18:4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草莓果实畸形主要是授粉、受精不良,或开花期肥、水及温度、湿度、光照条件不良所致。

1、如开花期氮肥偏多而缺硼,生长点中植物生长素含量提高,使花芽在即将分化前生长点呈带状扩大,有两朵以上的花同时分化,致使2—3枝花梗同时开花而形成鸡冠形果、双头果或多头果。

2、在开花授粉期,温度低于10℃或超过40℃,均不利于授粉,使受精不良,会产生各种畸形果。

3、草莓靠昆虫传粉,有时即使在适于授粉、受精的温度范围内,由于施药不当杀死了传粉昆虫,或花朵中花蜜和糖分含量低不能吸引昆虫,都将影响授粉、受精而产生畸形果。

4、覆盖黑色地膜时,温度过高可引起畸形果。

5、开花期喷施农药,会使喷药当天和次日开的花产生畸形果。

拓展资料

草莓畸形果的防治方法:

1、选用育性高的品种,如宝交等;种植育性低的品种时,应混种授粉品种。

2、避免偏施、过施氮肥,保持土壤湿润,以利植株对硼的吸收。

3、保护地草莓开花期注意防寒和防高温,防止白天出现高于45℃、夜间出现低于12℃的室温。光照强的地区慎用黑色地膜。

4、保护地草莓开花期,可放养蜜蜂传粉。

参考资料:

草莓畸形果的原因和防治措施_中国农业知识网

回答2:

1、温度较低,影响花芽分化质量,形成畸形果

2、光照不良,营养物质积累不够,花分化不良

3、空气湿度较大,授粉不良

4、缺乏蜜蜂辅助授粉

5、花期喷洒农药,草莓花朵受损

6、机械损伤

7、病虫害影响

草莓管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花期尽量避免打药,盛花前可以适量叶面补充硼肥,促进花粉管萌发,提高坐果率。降低畸形果率;果实成熟期适当补充钙肥,增加果实硬度,提高卖相,增加商品价值,浇水、少量多次,预防病害发生,草莓定植前期氮肥不宜过大,防止植株徒长

扩展资料

1、僵化果原因:草莓植株生长不良,同化物质供应不足,或者结果过多,失去营养竞争能力。如在草莓花芽分化期遇到25℃以上或5℃以下高温或低温,则使花芽分化受阻,形成畸形花,进而发育成畸形果。另外,开花结果期温室内相对湿度大于85%以上,花药不易开裂,子房受粉不完全,也亦使果实变形,形成畸形果。

2、双身果和鸡冠果发生原因:温室内温度、光照失调,根冠比例失调,营养物质形成少,生长激素分泌增加,引起草毒花芽分化异常,使花器细胞分裂失调,花蕾畸形肿大,柱头扁。

3、草莓裂果发生原因:形成上述症状的主要成因是草莓果实膨大期温差过大,以及土壤干湿差大,土壤干旱后又进行大量灌水,果实细胞大量吸收水分,加之草莓果实表皮韧性小从而将果皮撑裂。

4、草莓空心,空心草莓未必就是一定使用了膨大剂,造成空心的原因主要有这些方面:第一,有些草莓的种为在本身就是空心;第二,当浇水过水,也也会细胞体积变大,从而导致空心;第三,使用膨大剂后,使细胞数量增多从而导致空心。前面两属于自然的因素。如草莓个头非常大,并且表现不规则,颜色青红分明,很容易就是掰开,有可能就是使用了膨大剂。

5、草莓白腚,草莓“白屁股”的形成主要与品种和光照时间有关。草莓的发色过程是光和内源植物激素共同作用完成的。一般来说,越靠近尖端的部分发育时间越长、累积花青素越多,因此草莓会从尖端开始逐渐变红。早春在大棚内生产的草莓受光照较弱,因此发色过程偏慢,而且有时由于品种原因(如多倍体等)果实较大,这也会使得果实基部发色更为推迟。

回答3:

一、双身果与鸡冠果:在一个果柄上长出两个相连的草莓果实,称“双身果”;一个果柄上长出三个以上的草莓果实,为鸡冠果,也称“荷包果”。发生原因:

1.花芽分化期遇到持续低温或光照不足,造成花芽分化异常;

2.开花期缺少钙、硼等微量元素会引起草莓花器发育不正常;

3.在果实膨大期土壤过干、过湿,根系吸水吸肥障碍或缺少磷、钾、钙、硼等各种营养元素,或水分和营养供求失调,导致果实发育不良形成畸形果;

4.生长期温度、光照失调,或氮肥施入过多,地上营养生长过旺,根冠比例失调,或植株生长势弱,营养物质形成少,或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草毒花芽分化异常,导致花器官细胞分裂失调形成畸形果;

5.生长前期氮素过多或硼元素缺乏,生长点中生长素含量过高,花芽分化前生长点呈带状扩展,或花芽分化时两朵花或两朵以上花一同分化,或现蕾时伸出的相连的2~3朵花一同开放受精,就构成鸡冠果或双身果等。

二、草莓的种子大,局部凸出浆果外表,且果形偏小。产生原因:

1.浆果发育进程中,遇到低温干旱,或地温低,干旱或湿度过大根系受损,生长发育受抑制,果形变小;

2.从青果期或白果至着色前,由于土壤或植株缺水或连续高温干旱,浆果不能充分膨大,导致种子浮出果面。

三、草莓着色不良果:草莓果实的色泽一般为红色,栽培种的果色通常在粉红到深红间变动,差异很大。发病原因:

1.果实充分膨大后,其着色好坏与营养素的供给有密切关系:氮素过多、钾、硼缺乏时,果实着色不良,而钙、钼、硼等矿质元素,对果实着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果实膨大盛期,果内水分缺乏,也会使果皮着色不良;

3.果实与长时间与地膜或垫草接触;

4.果实的着色一般受温度、光照和土壤条件的影响较大,花青甙色素形成较适宜温度为20℃~25℃,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其合成。遇连续低温和光照不足,尤其是大棚里温度低于5摄氏度,极易发生青头果;光照不足或浆果中含糖量低或磷、钾、硼元素不足引起生理性白果(浆果成熟期褪绿后不能正常着色,全部或部分果面呈白色或淡黄白色,界限鲜明,白色部分种子周围常常有一圈红色,病果味、淡、质软、果肉杂色(粉红色或白色)易软易烂;

5.果实的着色还与内源激素有关,超量使用激素也易形成青顶果。

四、草莓僵果:僵果表现为果实极小,口感差、质地硬的生理成熟果。发病原因:

1.花芽分化期或花期温度过高或过低,花器官发育不良或受精不良,致使种子与果肉胶状物形成受阻,果实膨大速度缓慢;

2.氮肥施用过多,致植株营养生长过盛,生殖生长受到抑制,对锌、硼、钾等元素的吸收受阻,或生殖阶段缺乏钾、锌、硼等元素形成僵果;

3.地温低,或土壤板结,或其它叶片、果实争夺养分,或留果过多,或植株营养不良或早衰或土壤养分不足或植株根系生长发育受抑制,影响了果实膨大所需养分的供应;

4.因苗期植株徒长,矮壮素处理浓度偏高,抑制了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植株节间极短,叶片簇拥且小而厚,果实不发育。

五、草莓裂果,发病原因:

1.土壤干旱,或氮肥偏多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植株对硼和钙的吸收障碍或缺少硼和钙元素造成裂果;

2.果实膨大初期遇低温,发育一时停止之后再迅速膨大而引起裂果;

3.栽培后期,白天温度高、空气干燥,而傍晚浇水较多,或果实生长过程中过于干旱而突然浇水,造成果皮生长速度不及果肉快而造成裂果;

4.久阴乍晴时,由于温度上升过快过高,也会引起裂果。

扩展资料:

草莓栽培技术

选地

草莓地应选择地势稍高,地面平整,排灌方便,光照良好,有机质丰富,保水力强,通气性良好,PH值呈弱酸性或中性的肥沃土地。前茬作物以蔬菜、豆类、瓜类、小麦等较好。

草莓栽植前应彻底清除杂草,并施入腐熟农家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5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氯化钾50千克做基肥,撒施均匀后耕翻30-40厘米,促进土壤熟化,土地平整后按100厘米做畦,畦面宽80厘米,畦沟宽20厘米,畦高15厘米,畦长20米。 [4] 

定植

定植质量的好坏对草莓的生长及以后的管理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定植要下细功夫。

草莓在定植时应注意定向移栽,将苗的弓背向沟道一侧,使花序着生在同一方向,栽植数量为一穴一株,栽植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根为宜。

合理密植:草莓的种植密度与种植水平关系很大,弱苗、迟栽、缺肥的田块宜密,定植密度以每亩8000株左右为好,反之壮苗、早栽、足肥及采取地膜覆盖技术宜稀栽,以每亩6000株为好,株行距50厘米×20厘米为宜。

浇水

栽后要浇一次透水,栽后一周内一般早、晚各浇一次水,以后要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状态,以利成活。 

施肥

草莓从定植到开花结果需要较多的肥,除要施足基肥外,还要适时补充肥料,可在果实膨大期和采收始期亩施草莓专用肥或磷酸二氨10公斤。结合浇水以200倍液肥形式沟施效果较好,长势好的田块仅喷施0.1-0.2%磷酸二氢钾2-3次,也有一定的增产效果,成花期原则上不喷。采果田施肥原则是适N重P、K,必须保持合理的配比关系,才能获得较高产量和最大效益。 

覆盖

地膜覆盖有显著的早熟、增产效果,还能提高果实质量,增加商品果率。一般在3月中下旬开始盖膜。注意盖膜前一定要摘除植株上的枯叶、老叶。

参考资料:草莓(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