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 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之子。康熙进士, 官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 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 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 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 张继,字懿孙,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天宝十二年( 七五三)进士,历官洪州盐铁判官、检校祠部员外郎等。 他的诗作反映诗人关心兵乱后的人民的生计,富有人道精神。 他的诗风爽利而激越,不假雕刻,丰姿清回, 和他超脱的思想是一致的。著有《张祠部诗集》。 高适 高适(七零二?-七六五),字达夫,唐渤海蓨人。 早年仕途不得意,后经宋州刺史张九皋的推荐,为“有道科”, 受封为丘尉,不久辞官。安史之乱起,随哥舒翰守潼关。 以后在玄宗、肃宗、代宗各朝,不断升迁,最后官散骑常侍, 进封渤海县侯。高适是一位有政治才能的诗人, 早期的诗歌大多感慨怀才不遇,仕途失意,一部分反映民生疾苦。 但高适诗歌的主要成就是边塞诗。他的诗写的比较深刻, 一些优秀的边塞诗赞扬了边防将士的斗志, 歌颂了他们以身殉国杀敌立功的豪情, 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爱国主义精神, 表现出高适的为国“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政治抱负。 还有一些是揭露了士兵生活和将领的骄奢淫逸,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他的诗歌语言质朴精炼气势雄健高昂,粗犷豪放,遒劲有力。 着作有《高常侍集》。《旧唐书》卷一一一、《新唐书》 卷一四三有传。白居易 白居易(七七二-八四六),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 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七九八)进士,任翰林学士, 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 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 会昌二年(八四二),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七十五岁。 杜甫而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 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 也正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 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 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 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 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 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得特别得流畅匀称,优美和谐。 这是一种新型的诗,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传极广, 正如宣宗李忱所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著有《 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苏轼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 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近) 。在武则天称帝的大足元年(701), 李白出生于安西都护府所统辖的碎叶城( 今吉尔吉斯坦境内的托克马克)一个富有的家庭, 他的父亲可能是一个富商。五岁时,李白随父亲迁居绵州( 今四川江油县)。 李白少年时代接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他“五岁诵六甲,十岁家”。 “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仙”,“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约1151), 山东济南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 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 清照十八岁嫁太学生赵明诚,婚姻生活典雅美满。有《 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全集有李文奇辑《漱玉集》 五卷,收词七十八首,诗十八首,文五篇,其中伪作不少; 词集有王鹏运四印斋本《漱玉词》一卷,辑有词五十首; 另外还有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漱玉词》收词六十首, 其中存疑九首,伪作八首作附录。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根据这些辑集,李清照的词现存可能在五十首左右。《四库全书》 提要云“李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佚无多, 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也。郑燮(公元1693— 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六年( 公元1736年)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 为账济灾民一事,触犯权势而罢官。晚年居扬州,卖画自给。 工诗文书画,兼篆刻。善画花卉,尤长兰竹。书法别致,隶楷参半, 自称六分半书。为“扬州八怪”之一,著有《板桥全集》。 郑燮酷爱绘画艺术,用真情写画,不以贫寒以画谋利,作画决不“ 有求必应”,更不“求善价而沽之”,曾说:“吾画兰画竹画石, 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安享人也。” 后来郑燮绘画和随手题句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 郑板桥的文学作品多以民间疾苦为题材,文风朴素平实, 并带幽默讽刺诙谐之趣,特别是诗歌,很少用典, 常以描绘手法写诗,评者称其“诗近香山、放翁”。存世作品有《 郑板桥集》一册。 郑板桥书画印章,多出于高西园,沈凡民之手,多的不可胜计,以“ 板桥道人 ”、“十年县令”。“七品官”、“化血为炉, 铸古今”、“畏人嫌我真”。“ 恨不得填满了普天饥债”、“二十年前旧板桥”、“康熙秀才”、“ 雍正举人”、 “乾隆进士”等尤妙。许多皆切性、切地、切时、切事, 发人深思妙趣无穷。郑板桥的书法与绘画一样,亦具“狂怪”意趣, 他的字初学黄庭坚,后改《鹤铭》,又融入兰竹笔意, 遂自创出一种“六分半书”。其特点是:以真、隶为主。揉合真、 草、隶、篆各体,并用作画的方法来写,其用笔方法变化多样,撇, 捺或带隶书的波磔、或如兰叶飘逸,或似竹叶挺劲, 横竖点画或楷或隶、或草或竹,挥洒自然而不失法度;结体扁形, 又多夸张,肥瘦大小,偃仰欹斜,呈奇异狂怪之态;章法也很别致, 疏密相间,正斜相揖,安排得错落有致,主次有别,人有" 乱石铺街"之喻,他存世的许多作品,都显现出这一独特书风。 婆娑的风竹是郑燮最喜爱描绘的对象, 通过对竹子的描绘抒发自己的胸襟,以象征虚心、坚贞、 高洁的情操。 方苞(1668~1749)清代散文家。字凤九,一字灵皋, 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五十年, 被牵连进戴名世《南山集》案入狱。赦出后隶汉军旗籍, 入直南书房。累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曾写《狱中杂记》, 揭露当时司法制度的黑暗与残酷,具有现实意义。 他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提倡写古文要重“义法”,重“ 清真雅正”。他在行文时始终以此为宗旨,文章写得雅洁精练, 没有支蔓芜杂的毛病,开创清代古文的新风貌。 方苞尊奉程朱理学和唐宋散文,因而发表很多文章反对黄宗羲、 颜元的反程朱理学的思想,在当时影响极大。著有《望溪先生文集》 18卷,《集外文》10卷,《集外文补遗》2卷。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 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嘉佑进士。 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 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 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 洪州分宁(今 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哲宗立, 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 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工诗文, 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 李煜,初 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后由唐肃宗赐名“志和”,自称“ 烟波钓徒”,又号“玄 真子”。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袁枚,字子才,号随园老人。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 于谦,号节庵,今浙江杭州人。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今江西婺源人。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今江西吉水人。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今江苏苏州人。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今江西抚州人。 杜牧,字牧之,今陕西西安人。唐朝诗人。他主张写文章要“ 以意为主”,有感而发。他的诗写景抒情,清新生动, 七绝尤其出色。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在今甘肃静宁,出生于碎叶( 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青年时期曾经游历各地,结识了许多朋友。李白才华横溢, 博学多才,精通剑术,一心想为国家建功立业。 韩愈~~唐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号昌黎 宋濂 明初文学家,字景濂,号潜溪 陶渊明(五柳先生) 苏轼号东坡居士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 杜甫号少陵野老, 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李商隐号玉溪生, 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 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王安石晚年号半山, 苏轼号东坡居士, 陆游号放翁, 文天祥号文山, 辛弃疾号稼轩,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杨万里号诚斋, 罗贯中号湖海散人, 关汉卿号已斋叟, 吴承恩号射阳山人 文天祥号浮休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