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地员篇》中如何记载最早的植物与水分环境的关系?

2025-04-16 08:14:3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管子·地员篇》说:“叶子于;下于莞;莞下于蒲;蒲下于苇,苇下于雚;雚下于蒌;蒌下于荓;荓下于萧;萧下于薜;薜下于萑;萑下于茅。”根据夏纬瑛先生的意见,“叶”是“荷”,生长于沼泽深处;“”也是浅水植物,生于沼泽深水,可能是“蔆”或“茭白”。“莞”属也是浅水植物,生长在沼泽浅水中。“蒲”是香蒲,多生于浅水岸边。“苇”是“芦苇”生长于水边湿地。“蒌”是“蒌蒿”的一种,生长于旱地,也喜湿。“荓”是扫帚菜,旱生。“萧”是艾蒿,耐早植物。“薜”是莎草植物,耐旱。“萑”是益母草,耐旱。“茅”即白茅,极耐旱。这里,《管子·地员篇》依次把水生植物、挺水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从生态环境到植物习性排列起来,表达了植物生态和水分环境关系的规律。在二、三千年前,我们祖先有这样丰富而准确的植物地理认识,是不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