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哂由”是不同意子路的观点,“与点”是赞同曾皙的观点。
1、“哂由”
原文: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è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译文:
子路(字仲由)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中等国家,夹处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 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 而且还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2、“与点”
原文:
曰:“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夫子喟(kuì)然叹曰:“吾与点也。”
译文:
(曾皙)回答说:“晚春的时候,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我和 )五六个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孩子,在沂水沐浴之后,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
扩展资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看起来文字不多,篇幅不长,但在语录体的《论语》中算得上是难得的长篇了。
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
孔子在笑子,因为他一上来就说治理国家的大事,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这等大事要讲礼让,可子路一点儿也不讲礼让,所以讥笑他,哂之
由于点说到孔子心里去了。望采纳
:孔子在笑子路。因为他一上来就说治理国家的大事,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这等大事要讲礼让,可子路一点儿也不讲礼让,所以讥笑他。(哂之
点说到孔子心里去了
由于点说到孔子心里去了。 查看更多答案>>
记得采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