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中学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何为历史思维能力,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老师应思索的问题。
叶小兵在《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思维能力》中指出历史思维内涵应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在思维的目的上,历史思维是为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及其本质,主要是搞清楚历史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2.在思维的对象上,历史思维主要是以已经过去了的人类历史活动做为认识的客体的;3.在思维的方式上,历史思维主要是依据有关历史的材料,并透过材料对历史的原本进行认识的;4.在思维的特征上,历史思维是从全面的和辩证的、发展的和联系的、具体的和综合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社会的问题;5.在思维的原则上,历史思维要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社会历史进行认识活动;6.在思维的运用上,历史思维既是对历史的认识方式,也是用以认识现实社会的。”中学历史教学所要研究的历史思维即学生在学习历史时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中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欠缺以及对历史知识掌握的面还不广,由此中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所谓历史的形象思维是“尽可能具体的、正确的、完整的历史史料为基本依据,通过适当的心理活动,在大脑中形成历史的本来面貌”,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时应重视历史史料的搜集和历史史料的运用,合理的历史史料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依据,教学中通过史料的感知、联想从而形成对历史的整体认识。历史的逻辑思维“是在感知历史事实、形成历史表象的基础上,以抽象的历史概念为运用形式,以认识历史的本质为目的的思维活动。”,历史的逻辑思维的培养是为了进一步揭示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深入探求历史现象的本质,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重在分析能力,只有加强分析能力的培养才能更深入的探明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具体的、辩证的看待历史问题。
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教学中应把握史料,抓住史料的培养。历史教学中要坚持“论从史出”就必须立足于大量的材料,不论是历史史实还是历史评论,选择合适的资料提供给学生既能加强其宏观认识又能开拓其思维。选择历史史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所选取的史料必须是对课本知识的有效补充,面不要太大,也不能脱离课本,总之要高于课本又能不脱离课本;其次选取的历史史料必须真实有权威性,如一些著名历史学家的言论及一些人物评论资料要客观真实具有权威;再次合理利用书中已有的历史资料展开分析。历史资料关键在于教学中的分析运用,通过史料创设情境,形成学生的形象思维,再通过分析史料形成逻辑思维,同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启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形成对历史的整体认识,将死的知识激活,将生硬的历史结论通俗化从而开发学生头脑,加深学生认识。
中学生刚接触历史,更多的还停留在历史是副科,死记硬背就可以的高分的认识中,因此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与纠正学生错误认识都很重要,只有通过历史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才能改变学生认识,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