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产生石刻地图的原因:
1、士人强烈的忧患意识的驱动。
公元960 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经过十几年的时间, 北宋陆续消灭其他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基本上完成了对中原地区的统一。 但北宋的疆域比较小,当时,与之并立的还有北方的辽,西北的西夏,西藏的吐蕃和西南的大理等少数民族政权,北宋后期,金政权也迅速崛起。北宋和这些政权经过了很多次战争。在太祖、太宗时期,北宋还处于主动的北伐的状态,然而宋太宗的努力却失败了,北宋政权遭到了重创。以后的战争大多都以失败告终,除了澶渊小胜之外。这使得汉民族感到非常屈辱,加重了士大夫的屈辱感和焦虑感。再后来,朝廷只能被动抵御。北宋不得不向辽、西夏等战胜国进贡。士人的忧患更愈加深重,忧天下,患民生。如此积贫积弱的北宋,在强敌环拱的情况下屈辱地存活了180 年(960 年~1040 年)。之后的南宋,士人的忧患意识达到了顶峰。在石刻地图的产生过程中,这种意识应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军事政治上的需要。
北宋时期,边疆地区经常受到辽、西夏等国的铁骑兵的侵扰,战斗频繁产生。这种情况下,地图的作用变得格外重要。特别在军事上,地图的重要性更不言而喻。从图上,能够知道战场周围的地形,山 川、河流,以便排兵布阵,《管子地图》中明确指出,军事指挥者必先“审知地图”,从图上了解 “名山、通谷、经川、陵陆、兵阜之所在,苴草、林木、蒲苇之所茂,道里之远近,城郭之大小”。战败后,割地赔款,也需要将割地的地图随土地献给战胜国。
图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地图
因为没有不锈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