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盐有什么政策

2025-04-04 07:01:33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复制粘贴了一些 盐业体制改革方案

  (七)改革食盐政府定价机制。放开食盐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成本、食盐品质、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自主确定。各级价格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食盐零售价格的市场监测。

  (九)改革食盐储备体系。建立由政府储备和企业社会责任储备组成的全社会食盐储备体系,确保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时食盐和原碘的安全供应。各省(区、市)根据本地食盐供需情况建立政府食盐储备,储备量不得低于本省(区、市)1个月食盐消费量,可以依托现有食盐批发企业仓储能力,也可以选择具备条件的食盐生产企业实施动态储备,本级财政预算应安排资金对食盐储备给予贷款贴息、管理费支出等支持。加大对储备补贴资金的审计力度,接受社会监督。完善企业食盐储备制度,限定食盐生产、批发企业的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防止食盐市场供应短缺和企业囤积居奇,其中最低库存不得低于本企业正常情况下1个月的平均销售量,库存具体标准由行业协会研究提出、工业和信息化部核定,各级盐业主管机构要加强对库存情况的监督检查。鼓励企业在供求关系稳定或产能大于需求时,在最低库存基础上建立成本自担的社会责任储备。原碘供应按照现行方式管理,中央财政对原碘采购及碘添加剂生产、供应给予适当支持。

回答2:

盐在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在现代工业中也有重要地位。传统的制盐工业是集生产盐、盐化工产品、盐业机械为一体的综合性生产行业。在我国,制盐企业数量众多,近几年来,在需求带动、科技推动和投资驱动下,中国盐行业紧紧抓住发展战略机遇期,坚持做强做优,提高核心竞争力,满足民食工需,初步建立了布局优化、调控有序、技术升级、效益提高的新型工业体系,推动了制盐工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制盐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盐的产量得到很大的提高。建国初期,1950年盐产量仅为246万吨,到2017年我国原盐产量达到8975万吨,增加超30倍。但近几年来无论是原盐产量还是食盐产量都几乎保持稳定,分别保持在8900万吨左右和近950万吨。

2011-2017年中国原盐产量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盐加工行业市场供需预测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受沿海地区各类园区和工业等项目建设发展的影响,北方海盐区的盐田面积逐年萎缩,海盐产能增幅和所占比例逐渐降低。而井矿盐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技术成熟,投资门槛不高,因此井矿盐产能增幅较快,在全国盐总产能中的比例逐年提高。2017年产能结构中,从盐种来看,井矿盐占比达55.4%,占据第一的位置;从区域来看,华东、中南、西南三大井矿盐区的产能占比超过北方四大海盐区,基本上形成了北方四大海盐区、西北湖盐区和中、东、西南井矿盐区三大产业带,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我国盐产品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主要体现在盐化工耗盐比例过大(占到73%);道路除雪等行业的用盐比例过低(美国融雪耗盐达到1900万t/a);卤水直接制碱比例只有20%左右,而美国占63%,法国占72%,其它发达国家使用液体盐占工业盐总量的比例均在50%以上。近几年,盐行业虽然开发了八类近百种盐产品,但绝大多数仍局限在食盐中的保健盐、调味盐系列,市场份额小。发达国家多品种盐种类与市场开发程度也大大领先于我国。如美国,工业及家庭水处理用盐325万t/a,畜牧用盐160万t/a,各类用盐品种繁多,档次各异,市场广阔。

回答3:

因为食盐属于生活必需品,每天都要用,而且现在的食盐都是加碘食盐,涉及到百姓的健康和安全,如果国家不控制,就会造成很多劣质盐混入市场,给百姓的健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每个国家对食盐都有严格控制。

回答4:

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例如食用盐;同时又是基础工业、特别是化学工业(烧碱和纯碱)的原料,例如工业盐。对于后者,中国历来重视其管理。建国以后,一直实行计划管理体制。1990年国务院颁布了《盐业管理条例》;1994年颁布了《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1996年颁布了《食盐专营办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工业盐能不能放开?工业盐管理体制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继续实行计划管理体制,还是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