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适度规模的蛋鸡生产在市场面前由分散经营的小生产成为一个大群体、大集团之类的规模化生产,克服了小家庭经营的局限性,大大增强了农户进入市场的各种能力,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经营效益。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①长期以来,我国绝大多数地方蛋鸡养殖单位为家庭作坊式,经营分散,抗风险能力差。养鸡户组织起来后,就有能力与各地有关单位建立各种信息网络,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市场的变化,科学地决策,可以减少市场风险,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经营主体。②散在的养殖户没有规模效益,各场家各自为政,很少有区域性的联合,产品未能联合进入市场,不能抵御市场的波动。组织起来的农户,有了规模,提高了地区知名度,容易招揽各地商贩,不仅可以解决卖蛋难的问题,还可以争取卖个好价钱。③散在的蛋鸡养殖户技术力量薄弱,只是围绕着经营转,没有技术突破和创新。更为严重的是,整个生产过程技术含量低,对饲养工艺、饲料配方未进行深入调查,产品质量差,让消费者失去消费信心。组织起来的养鸡户,能够改变以往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实行分工协作,专业化生产。特别是建立与外界隔离的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方式的育雏场、育成场,完善了蛋鸡的疫病防御系统,极大地减少了疫病的发生率,少了药费,减少了雏鸡培育费用,提高了育成鸡的质量,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鸡的生产水平。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建立自己的饲料厂,既能保证饲料质量,又能根据鸡群情况随时调整饲料,降低饲料成本。④组织起来的农民实行规模化生产,容易获得各级政府的指导、扶持和服务以及政策上的倾斜,也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帮助,形成规模养殖的新局面。⑤由于形成规模经营,在雏鸡购入和饲料供应等方面可以享受种鸡场和饲料供货商更好的服务,有可能充分地利用地区的畜牧业服务系统,组织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农户不出门也能养好鸡,也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可以迅速扩大地区的鸡的饲养量,形成地区的规模生产,形成地区的支柱产业。
因此,必须要形成规模,加强市场意识,在抓好生产的同时,注意收集市场信息,提高经营管理和饲养技术水准,合理制定养殖计划,才能把蛋鸡生产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在蛋鸡业市场占据优势,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