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张献忠确实是一个热衷于杀戮的人,但是在那个年代,别人不死,死的就是自己,不能以现在的眼光来评判,当时就只剩张献忠一支部队去抗击外来的满族人,其余的人要么死要么降,唯有张献忠为了民族大义,还在坚守作战。
自1630年起义以来,一直到1647年张献忠死去,张献忠确实手上沾满了无辜之人的鲜血。然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清军入关之后,在中华民族最危难时刻和关头,张献忠军队的所作所为,却让又让人感慨唏嘘,这才是真英雄所作所为,彰显民族本色。
曾有记载说,张献忠疯狂到杀了自己的妻子和子女,但是为了抗击清军,张献忠连家人都不要,就相当于除掉自己的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抗清。小编只能说,不要轻易拿现在的价值观去评定当时的历史条件,因为不置身于当时的情况,永远不可能比当时的人做得更好。
《明史》记载是“将卒以杀人多少叙功次,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称张献忠杀了6亿四川人。其实,这个显然夸张了,当时的中国不知道有没有六亿人,当然就算让这些人站在那让张献忠的军队杀,估计也得杀好几十年。就算战争异常惨烈的二战,一共加起来才不到一亿人的伤亡。
历史是胜利者的宣言,失败者往往都会被抹黑。或许,清朝才是屠川的罪魁祸首,只是将自己犯下的罪恶放在了张献忠头上而已。
今天的四川,富饶一方,素有天府之称,然而,在几百年前,这里是万人坑,尸骨万千人迹罕见,只有无数的野生动物在此活动,而这些惨状,据说,就是张献忠造成的。过去,封建统治阶级把张献忠视为“杀人狂”、“杀人魔王”等等,流毒既广且深,特别在四川留下的恶劣影响更不容忽视。至今,大多数人都程度不同地受到过所谓“八大王剿四川”的传说影响。
那么,事实情况真是这样吗?据记载:1644年,张献忠带兵一路杀进蜀地,并在这一年称帝,建立大西国。有人说:“张献忠屠川是因为眼红李自成称帝,而将怒火发泄到他的占领的地区四川和四川人民的身上。”鲁迅先生在书中也是这么讲述张献忠屠川的原因的。
其实,严谨一点来说,这种说法不免太过儿戏了,更像是野史逸闻。针对张献忠是否屠四川,目前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种的说法是入关清军屠四川;另一种说法时张献忠屠四川。
第一种说法是: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四川地区出现大规模的屠杀民众的行径,举起屠刀的则是入关的清军,并不是张献忠。清兵的残暴行为被清朝统治者故意掩盖,并且,将责任推脱到了张献忠的头上。
第二种说法是:张献忠占据蜀地,想要借此和清廷分庭抗礼。然而,清兵势大,张献忠自知无力回天,也不想给清廷留下一个富庶的蜀地,于是,就下令屠城了。《明史》记载:“献忠性狡谲,嗜杀,一日不杀人,辄悒悒不乐。”
从后来的抗日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向将战争视做儿戏的川军,在装备极差,后勤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和日本侵略者尚能顽强战斗。更难得可贵的是,被誉为战斗力极强和组织纪律极差的川军,他们当中竟然没有一个人是汉奸,所有亡者几乎都是战死,这一点十分令人敬佩。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几百年前,清兵入关、明帝国灭亡之后,在只剩南明朝廷苦苦支撑的情况下,川人和清兵做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对抗。而川人的顽强也让清朝的统治者大为恼火,最终,他们下令屠城屠杀了大批川人。
清兵屠城杀人并不在少数,其实,早在宋末元初,成吉思汗的大军驰骋天下,就曾经大肆屠城。而在明末清初,清兵在攻克久攻不下的南京后,也是将这里军民屠杀殆尽。出于这些依据,笔者认为:清兵屠杀川人的可能性非常大。
那么,是不是张献忠就没有屠杀川人呢?
首先,从张献忠这个人来看,他不是一个正常人,甚至,可以说,他是有一点精神病的。这一点,从他故意攻占凤阳,将朱家的祖坟给挖了出来就可以看出。在那个年代,挖人家祖坟是一件影响非常恶劣的事情,更何况,张献忠挖的还是明朝皇帝的祖坟。
可以说,正常人干不出这种事,也不敢干这种事,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张献忠是一个报复心理极强的人。有记载说,张献忠在年幼时在川地曾经受过侮辱,所以,在他掌握一定的军事力量后,对蜀地做出一些疯狂的举动,我认为这并不稀奇。
而且,在清兵已经占据了当时明帝国的大部分国土的情况下,张献忠的赢面是非常小的。尤其,大部分的农民起义军都被清兵残酷镇压,作为一个曾经降了明军又叛出的墙头草,清兵接受他投降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即:张献忠知道自己的下场是不乐观的。
作为一个看不到希望的人,在几乎没有任何后路的死局里面,张献忠这个有些癫狂的人,宁愿将这个富庶天府毁在自己手里也不愿意将它拱手让清兵,这也是非常有可能的。所以,按笔者的分析,屠川的真相很有可能是这样的:
“在有些心理变态的张献忠的屠杀下,蜀地人本来就已经很少了,当清兵入关后,将清兵视为异族的川人们再而奋起反抗,最终,此举更是遭到了当权者不满,故大肆杀戮。可以说,是在这样的双重打击下,川人几尽灭绝了!”
清朝人编纂的《明史》说张献忠杀人如草,还特别立碑明志,上书:“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这就是有名的"七杀碑"。不过,七杀碑是否真实存在,考古学家们却众说纷纭。
有人说:"七杀碑"实为张献忠的"圣谕碑",上面所书句子是:“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后世之所以会有七杀碑流传是因为清廷为营造张献忠嗜杀的形象... ...
参考资料:
『《明史》、《张献忠的“七杀碑”》、《蜀乱》、《圣教入川记》』
只有小编才会把张献忠称为真英雄。张献忠屠杀四川人,让在抗元和抗金都做出巨大贡献的四川人在抵抗满清的战争中毫无建树。原因是经过张献忠率领大西军的残酷屠杀,四川人已经非常稀少,根本就没有力量反抗满清了,这可以说是张献忠对满清能攻占西南做的大贡献。同时在数量不多的陕西方向来的攻击下,张献忠本人被射死,其大西军部下被清军击溃,大部被歼灭,残部逃到云南边境投靠南明,最后被吴三桂率领的清军所灭。
非也!它在败退时,为充军粮,连跟随多年的老兵都宰了剔肉腌制,当备粮
张献忠不能被称为真英雄,因为张献忠在途经四川的时候进行了屠川活动,但也不能否定他的屠川活动是为了不给清军留下任何蜀地,但实际上如何?我们也不敢妄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