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的服饰需要满足哪些要求?

2025-04-06 17:19:2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为了阐明宇航员装备应满足的要求,就必须指出航天飞行器乘员所处的最为典型的条件:在±5℃之气密座舱条件下飞行;在20±50℃之不同的气候条件下降。

实际上不可能制造出一种能保证在上述条件下生存的万能服装。所以,提供给宇航员的是各种配套的服装,可以根据面临的客观情况选用:宇航员在飞行过程中自始至终使用的飞行服;舱内温度下降时和应急着陆(溅落)后所用的服装。

前苏联宇航员采用的配套飞行服装包括:飞行服、保暖服、内衣、鞋袜。

对飞行服的要求取决于它的用途。例如,贴身穿的内衣要柔软、吸水,具有良好的透汽性和透气性,而外衣则应坚固并可防止身体遭受机械损伤。必须根据服装的预定用途评价其主要的物理和卫生性能。对外衣的共同要求是:

防寒;

防止在舱内受到损伤;

与其他装备(全压服等)协调;

轻便,不限制活动,便于穿脱;

长时间穿用不引起疲劳,美观,方便;

人体排出的水分及气态产物容易透过。

透汽性不足使衣下空气夹层内存留水蒸气,衣服潮湿积水。衣料的透汽性和透气性并非总是相容的。例如,皮革制品透气性小而透汽性尚可。

服装弄湿后,卫生性能要降低许多。潮湿的衣服使散热量显著增加,常常是伤风感冒的病因。

潮湿的织物贴在身上,对活动有些影响,使人感到不舒服。湿透的衣服使衣下空间的通风状况恶化。

月R装干燥时间的长短是其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织物挥发水分的速度首先与纤维的性能有关。例如,毛类吸湿性好,散湿性则不佳;棉花却干得相当快。

给宇航员选择服装时应考虑到下列因素:

1.在所有影响人体热平衡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及运动速度。而且影响人体冷却程度的基本因素是空气温度,其他气候因素只能加强或削弱气温的作用。机体过冷导致体温调节系统高度紧张、周围血管痉挛、皮温降低、产热量上升,同时使一系列一般生理反应发生变化(脉率、动脉压等)。

2.衣料的导热系数是描述其保温性能的基本数值之一。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实际使用的材料来说,这个数值实际上与材料的结构、纤维组分及处理没什么关系,而可认为是常量,即0.05瓦/(米2?开)。

3.在挑选保温服装材料时,必须考虑它的透气量,因为透气量对热阻大小有相当大的影响。现代衣料的透气量范围极广——3.5~500分米^73/(米^2?秒),甚至更高。影响透气量的主要因素是衣料结构、湿度、厚度及层数。

已经确定,在吹风(风速为2-3米/秒)及低温条件下使用服装时,其透气量不得超过7分米3/(米2?秒)。

4.服装的隔热量为1.5克裸/厘米多层复合衣料厚度,或每1毫米厚度0.02(米2?开)/瓦。

复合衣料厚度接近4厘米即会降低活动范围。所以,实际上难以制造出6克裸以上的保温服装。

5.服装的必要隔热量通过两个要素(材料和空气夹层)的结合才能得到。

室内服装隔热量中之空气夹层热阻部分平均为30%,升温后为50%。内衣对皮肤的温度及活动有直接影响。因此,内衣材料的卫生要求特别高。寒冷条件下使用的内衣材料应具有低导热率,而在于、湿状况下的透气性又应很高。

为了身体不致急骤地冷下来,内衣材料在吸收水蒸气及滴状水分的同时,应于于燥的过程中缓慢地将其发散到环境中去。材料表面上不应有游离水分。吸水且水容量大的衣料符合上述要求,广泛地用于制造宇航员内衣的亚麻织物尤佳。

为了不妨碍皮肤发挥正常功能,为了不影响汗液分泌和蒸发,内衣材料在潮湿状态下不应贴在皮肤上。最符合这种要求的是那些表面膨胀的材料,例如绉纱织物。这种织物因膨松度提高而致导热性降低,弄湿之后能保持原有的性能。

为了避免刺激皮肤,内衣织物表面应柔软、滑爽而富有弹性。

适于做内衣的还有针织布——亚麻、棉、毛、丝、人造纤维(粘胶)。

保暖用的贴身内衣应密实,无皱褶和皱纹,贴身,能顺利地从体表吸收蒸发的汗液并将其发散到环境中去,尽量保持身体干燥。衣服应轻软膨松。丝织品最能满足这些要求。

吸水性差的合成材料不适于制做贴身内衣。但丝织品做的内衣有可能刺激皮肤,这个缺点会因穿著时间的增长而愈加显著,特别是在衣服弄湿了的时候。

为了改善保暖性可采用比较贵重的羊毛制造内衣。

醋酸纤维吸湿性最差。这种材料做的内衣穿在身上会产生一种不快的触感。它能贴在别的衣服上或因静电而引起疼痛。减轻静电作用的方法之一可用抗静电剂进行织物处理。

不能广泛利用粘胶纤维制作内衣的原因是它容易起褶,线性尺寸不稳定,强度也差。

一周时间内从人体表面分泌出100~300克皮脂、3~17升汗液(温度升高时可达35-40升),并产生40-90克皮肤角质表层鳞屑(俗称“皮肤”)。内衣能将皮肤上的这些东西清除掉。要是内衣穿脏了,其透气性几乎可降低20%,质量增加12%,厚度增加28%,灰分增加到4~6倍,结果保暖性能降低,所以,至少也要7~8天换一次内衣。

我们知道,制作内衣的材料如有足够的吸吮力,就能吸收一定的皮肤分泌物。

降低皮肤上微生物繁殖率的可行方法之一就是制造防微生物内衣。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这种内衣进行了10~15昼夜的试验,没有发现皮肤的功能状况有不良的变化。

时下,固然可把贴身内衣归人一次用服装,穿二次之后即不再使用。但是,一个三人组成的机组在为时200昼夜的长时间航天飞行中约需90套内衣,重达45千克。所以,还是预计到内衣的洗涤和卫生处理为好。

前苏联宇航员的内衣系用棉一亚麻织物制做,由衬衫和衬裤组成。其重量取决于宇航员身高和胖瘦(平均500克)。

连身内衣与连在其上的短袜一起制造出来。内衣上有衣兜,用以存放辐射剂量计;同时束以腰带,上面装有生物医学测量用的各种传感器。

与应急全压服配套时,内衣还必须备有收集生命活动产物的装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