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地不同命,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临淄是今天哪个城市?

2025-04-05 19:35:43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临淄就在今天的淄博市临淄区。

临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周代齐国故都,汉代齐王首府,三国为青州治所,隋、唐为大郡驻地,此后为县。

临淄原名营丘,因东临淄河,被齐献公更名为临淄。1970年设立临淄区。 临淄区位于淄博市东北部,,地处鲁中丘陵与鲁北平原交接地带。

齐国故城建于淄河的西岸,由大小两城组成。大城周长14公里,城基宽30米左右,至今地面尚保存有城垣的遗迹。

扩展资料:

从公元前11世纪晚期,到东汉末年曹操除国,齐国临淄无论从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工商业繁荣程度、市民文化质量,均一直雄踞全国各城市之首,有“东方古罗马”的美誉。 

齐国故城是列国中最为繁华的都市之一,也是当时东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根据《史记·齐太公世家》的记载,公元前859年齐国第7世国君齐献公开始以临淄为都城,到公元前221年秦灭齐止,先后作为姜齐和田齐的国都长达630余年。 

当时诸子百家争鸣,齐国人才辈出,著名的“稷下学士”因团聚集于都城的稷门而得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临淄区

回答2:

临淄齐国都城位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境内,鲁中山区的北麓。东临淄河,西依系水(俗称泥河),南有牛山、稷山和名泉“天齐渊”,东、北两面是辽阔的原野,距渤海百余里。

临淄即因东临淄河而得名。《管子·乘马》篇云:“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临淄齐国的都建与此颇为相符。

现在的齐国故都已看不到当年的豪华楼台亭阁、巍峨的宫阙殿阁,但旷野上星罗棋布的千年古冢、台基,历历在目的古文化遗迹和宽厚高大的夯筑城墙,仍旧完好的屹立和保存在临淄境内。

早在60年代,国家就组织了山东省文物考古部门和全国的专业工作者对临淄齐故城进行了全面的勘探和研究工作,此项工作整整用了两年的时间。基本上查清了故城的范围、形制和城墙的保存情况,了解掌握了城内的地层堆积、交通干道、排水系统、手工业作坊、宫殿建筑和墓葬等遗存的分布情况。

据勘探得知,临淄齐国故城包括大城和小城两部分。小城在大城的西南方,其东北部伸进大城的西南隅。大城南北4.5公里,东西3.5公里,是官吏、平民及商人居住的郭城;小城南北2公里,东西1.5公里,是国君居住的宫城。两城总面积达15.5平方公里,正所谓“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故城城墙残垣尚存,夯筑痕迹依稀可辨。城墙有的呈直线,有的沿河岸蜿蜒曲折,故出现城墙拐角24处。小城墙基宽一般在20一30米,最宽达67米;大城墙基宽都在20米以上,最宽处达43米。大小城总周长计21.5公里。

故城有城门13座,已探明11座,其中小城5座,大城6座。见于记载的有雍门、申门、扬门、稷门、鹿门、章华门、东间门、广门等,因未记确切方位,说法不一。城门门道宽度都在8.2米以上,最宽者达20.5米。

故城内的交通与排水系统比较规整,安排较为科学,共探明纵横交错交通干道10条。其中小城内3条,大城内7条,路宽一般在6-8米,最宽者达20米。城内主要有两大排水系统,四处排水道口,小城内一处,大城内三处,将天然的河流、城壕和城内的河道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排水网络。

宫殿区主要分布在小城西北部,面积庞大。这里地势较高,是全城的制高点。在宫殿区中央有一高大的夯土台基——桓公台,高14米,南北长86米,东西宽70米,台顶有两层,东、西、北三面陡峭,南坡稍缓。1976年曾对桓公台东北角的一组宫殿区进行了揭示,其铺陈华丽,规模宏大,柱础石、散水石排列规整,院落的铺地花纹砖整齐有序,图案清晰。

故城内还分布着四种手工业作坊遗址,其中冶铁遗址6处,炼铜2处,铸钱遗址2处,制骨遗址4处。从这些遗址中不断发掘出土大量铁渣、铜渣和炉渣以及大量齐刀币、钱范,还有十分精致的装饰用骨制品和磨制刀具的磨石。

在故城大城的东北部,今齐都镇河崖头村一带,是春秋时期齐国贵族的一大墓地。已探出大中型墓葬20余座,其中在5号墓周围发现了巨量殉马,按排列的密度推算,全部殉马当在600匹上下,规模宏大,十分壮观,被称为天下奇迹。

故城大城的东南部今韶院村,是春秋时期孔子来齐听韶乐的地方。《论语·述而》篇记述:“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现在有“孔子闻韶处”石碑作证。

在故城小城的稷门一带,是我国的最高学府稷下学宫的创始地,今遗址犹存。

另外,故城内外,还耸立着156座状如山丘的千年古冢,形成了庞大的“临淄墓群”和“田齐王陵”。这些古家遗迹,大都是春秋战国和汉代齐国国君、王侯的墓葬。“田齐王陵”,是田齐桓公午、田侯剡和齐威、宣、湣、襄王的墓葬,均位于故城南7.5公里的牛山东侧,依山造陵,东西直列,气势巍峨。

回答3:

  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临淄是今天的山东淄博。
  周武王元年(前1046年),武王灭商,建立周朝;武王二年,封太公姜尚于齐地,建立周代齐国,都治营丘,后齐献公因国都东临淄水(淄河)改称临淄。
  周安王十六年(前386年),齐相田和迁齐康公于东海,安王封田和为齐侯,田氏代齐,仍都临淄。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灭齐国,统一天下,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临淄县,属齐郡,郡治临淄。
  秦末,齐国王族田儋复国,自立为齐王,此后假、市、都、荣、广、横等田氏宗人相继称王,统治临淄。

回答4:

临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周代齐国故都,汉代齐王首府,三国为青州治所,隋、唐为大郡驻地,此后为县。临淄原名营丘,因东临淄河,被齐献公更名为临淄。1970年设立临淄区。 临淄区位于淄博市东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