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各位 谁知道“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谢谢

2025-04-07 12:54:2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出自于先秦佚名的《鹤鸣》。意思是幽幽沼泽仙鹤唳,鸣声响亮上云天。

原文: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译文:

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灌木叶凋零。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鸣声响亮上云天。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扩展资料

《鹤鸣》此诗全篇赋物,无一句写人事,这种现象,在《诗经》中极为少见。也正因为如此,给后世的读者留下极大的发挥空间。

诗序中毛氏亦认为此诗与人才相关,是"教宣王之求贤人之未仕者",是给宣王进谏用人之策。

如"爰有树檀,其下维萚",毛氏解释为"尚有树檀而下其萚",郑玄进一步解释说"人曰有树檀,檀下有萚,此犹朝廷之尚贤者而下小人",就是把贤人放在高位上。

"它山之石"被释为其它地方的山石,喻其它国家的人才也可为我所用。而"在渚"、"在渊"则比喻人才世乱而隐,世治而仕。

还有一种说法是园中之物各代表一类人才,以此劝讽周宣王选拔人才要不拘一格,人尽其用。

子曰:"兴于诗"。《诗经》可以启发人的心智,诗读多了,于智商、情商都有所裨益。今人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读诗,会让人不局限于眼前,而通过现象去探究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感受到思考的乐趣。

这首《鹤鸣》,旅人看到了美景,隐士读出了闲适之乐,政治家悟出了治国之道。各取所需,岂不美哉!

回答2:

《诗经·小雅·鹤鸣》说鹤站在深泽上鸣叫,声音可以传到天上;说人的时候是比喻高尚的人即便身在穷僻之处亦可以为人所知。奋进的比较多。比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回答3:

《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九皋:深泽。鹤鸣于湖泽的深处,它的声音在高空都可以听见。

回答4: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7003667.html字太多输不进去,自己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