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土坯墙与夯土墙的区别?

2025-04-09 08:03:5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1、特点不同

夯土墙是用夯土方法修筑而成的;而土坯墙是用泥土为墙的房子,墙的内外材料用的都是泥土,成墙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做好墙脚后(一般以石为墙脚)用木做的模具,置于上面,放入泥土模具内人工分段分层夯实成墙。二是手工做的土砖,(多指没经烧制的土砖)砌墙而成的房子。

2、性能不同

在单调荷载作用下,素土墙、草土墙的承载力相近,而灰土墙的承载力较低。在反复荷载作用下,三种墙体的骨架曲线变化规律相似,且极限承载力的大小也相近。

与单调荷载作用下的极限荷载相比,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极限荷载略有降低,约为单调加载时极限荷载的80% ~85%。在单调荷载或反复荷载作用下,素土墙、灰土墙、草土墙相互之间的延性系数略有差异,灰土墙和草土墙的延性系数要稍低一些。

灰土墙的极限刚度要大于相同工况的素土墙和草土墙。从滞回曲线的耗能能力来看,素土墙和草土墙的耗能能力较好,灰土墙的耗能能力较差;

而土坯房结构在地震中易于受损,其原因大致有构件强度不足、节点连接弱、结构体系稳定性差等。

扩展资料:

唐长安的皇城、宫墙均为夯土墙,城内的里坊也用夯土墙分隔,到了北宋夯土技术又有进步。北宋匠作少监李诫编修的《营造法式》一书中就系统总结了当时夯土版筑技术的成就。

其中规定“筑墙之制,每墙厚三尺,则高九尺,其上斜收,比厚减半;若高增三尺,则厚加一尺,减亦如之”。福建土楼把中国传统的夯土施工技术推向了顶峰。

古代建筑、城墙及墓葬大量使用夯土墙,在考古中夯土墙有重要意义。

陶寺古观象台基址夯土墙,山西临汾南襄汾县发现了大约公元前2600到公元前2100年之间的陶寺遗址。2003年,在陶寺遗址中发现了一座大型建筑基地址:古观象台基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坯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夯土墙

回答2:

  土坯墙是一块块土坯摞起来的,外面再抹上泥皮,顶上再苫上麦草。

  夯土墙是先两边插好木板或其他材质的模具,再用松土填充,夯实后形成的墙体。

  知识拓展

  最新的考古发现表明四五千年前我国就已经用夯土方法修筑城墙。夯土造屋早在殷商时代就有了。生土建筑在中国产生于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殷商时代就有成熟的夯土技术,到汉代民居建筑使用夯土墙的更多,而且在夯土城墙中开始使用水平方向的木骨墙筋,称为“纴木”,这种做法上至汉长安城,下至南北朝、唐、宋,最晚到元代还在使用。

回答3:

土坯墙是用泥土柴草和水做成土坯搭造而成。
夯土墙是用一层土一层草搭架夯砸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