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追星族疯狂。 荆州有一名叫葛清的街卒,狂热迷恋白居易的诗歌,“自颈以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诗,凡三十余处”,连后背也刻上了白居易的诗句,且配了图画,图文并茂。如此体无完肤的疯狂,被人称为“白舍人行诗图”,“若人问之,悉能反手指其去处,沾沾自喜”。 不过,当时连唐宣宗都写诗赞白居易,诗曰:童子解吟长恨歌,胡儿能唱琵琶篇。白居易的《长恨歌》还流传到了日本,受到上自天皇下至平民的普遍喜爱。 广泛的崇拜并没有使白居易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说起来,他是李商隐的“粉丝”。《唐才子传》记载,白居易晚年退休在家,很喜欢李商隐的诗文,他常说:“我死之后,来世能做李商隐的儿子就知足了!”白居易仙逝后不过几年,李商隐果然得了一个儿子,他也不客气,干脆把这个儿子取名叫“白老”。可惜此儿智商不高,长大之后更无半点诗情。温庭筠就跟这个愚钝的小子开玩笑:“让你做白居易的后身,不是辱没了他吗?” 若说白居易是唐人心目中的文学偶像,那么苏东坡无疑是宋朝的著名品牌。
李商隐画像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李商隐的文章凄迷的,文采飞扬,而白居易的风格就是平和朴实,雅俗共赏,如果把白居易比作农民的话,那李商隐就是个绅士。李商隐诗意朦胧,意味深刻,需要自己琢磨,而白居易的诗句比较大众化,容易理解。就是因为白居易的风格写的多了,才会对另外一种风格产生羡慕崇拜,李商隐的诗歌华丽,想象力丰富,白居易缺乏的就是这方面的,他也希望得到李商隐的点拨。李商隐家境贫寒,受到令狐楚的指点后来才情万丈。李商隐具有亲和力,所以白居易才羡慕有这种父亲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