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该如何对待爱搞破坏的孩子?

2025-04-07 11:13:5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宝宝搞破坏不是他的错   是否遇见过这样的情况?你兴高采烈地拿来一本童话故事书,准备和爱子爱女好好分享感人的、有启发性的、有教育意义的美丽童话的时候,宝宝却突然唰的一声把书撕成两半了;你满心期待地拿回一个变形金刚,打算给他一个惊喜,等待着他哇的一声扑向你表达感谢的时候,宝宝却啪的一声用满地碎片打破了你的幻想。此情此景,你一定火冒三丈了吧,但是还是要劝你发火之前冷静一下,这些并不都是宝宝的错哦!   宝宝搞破坏 是因为不需要   孩子的身心成长自有他的一套规律,有其自身的阶段特征,家长们是急不来的,有些父母觉得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就主动承担起引导的义务,以为可以启发孩子们的心智,说不上哪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会引发出宝宝们的天赋,给孩子们带来影响一生的改变,所以爱子心切的爸妈们就不惜血本为儿女购置各种玩具、书籍、益智用品等等,但是家长们的一厢情愿孩子们也许并不领情,不是他们不喜欢或是不需要,也许是他们还没到那个年龄,当然也不会对这些满载着父母深情厚望的东西感兴趣。  宝宝搞破坏 是在破坏中学习   撕纸、摔东西,这些不是因为孩子们脾气暴躁、智育不高,这只是他们在锻炼手眼的协调能力,也是他们通过破坏,了解事物内部结构,增加感性认识的一个阶段,家长们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也不会对他们的暴力活动大惊小怪了。家长们也完全可以利用这个阶段,鼓励孩子们打破物品表层,渗透入了解内部构造,在满足孩子们需求的同时,也许可以启发孩子们其他的天赋。   家长们可以引导孩子们撕纸的时候注意颜色和形状的拆分、组合,以此完成他对颜色和图案的认知,在破坏玩具的时候引导他们不要暴力摔破,而是用螺丝刀或是其他工具拆解开,最好能拆能合,不仅知道怎么弄坏,还知道怎么样才能弄好,这样也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能力和动手能力,我国著名的青年围棋大师、90年代末期的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古力,小时候就是通过拆玩具来锻炼智力开发的。   宝宝搞破坏 别给孩子戴高帽  小孩子搞破坏,在家里玩天女散花、龙卷风袭击甚至还有大搞地道战,家长们看见了可千万不能扣上不学无术、玩物丧志等帽子,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锻炼途径,家长们一定要顺其自然的同时积极鼓励引导,这样才能避免拔苗助长,才能正确引领孩子们健康成长。   孩子搞破坏原因大剖析  1、场景一   这几乎是孩子搞破坏的一个大前提,孩子想弄明白一切他感到新奇的东西。当然,这些破坏常常考验着父母的忍耐力,我们很想大大地发作,但是又必须保持应有的耐心。因为我们也清楚,孩子不是故意搞破坏,他们哪里能知道那么多呢?既然不能阻止这种探索行为,只能想办法把损失降到最低。我们可以把珍贵的东西收藏起来。或者,我们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试图明白他们究竟对什么感兴趣。弄明白之后,提供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2、场景二   舅舅送了小雷一个会说话的玩具兔八哥,刚开始,小雷很喜欢听兔八哥说话,可听了几百遍之后,实在有点腻烦了。不知道还有没有新的玩法呢?小雷把兔八哥丢进了水盆,当然,电池一沾水,金属接头一生锈,兔八哥再也不能说话了。   理由:我在尝试新的玩法!   每天回家时,爸爸都会用一把钥匙把门打开,这个动作深深吸引了胖胖。于是这天回到家后,爸爸妈妈忙自己的事,胖胖就拿了一把小钥匙,塞进了卧室的大锁里头,再学着爸爸的样子转一转钥匙就这么断在了锁里。   理由:大人就是这么做的!   孩子希望自己能像爸妈那样做很多事情,像开锁、倒牛奶、削苹果等等。小家伙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并且乐于给爸妈提供帮助。虽然这些行为可以促进孩子的生长和发育,但并不一定总能给父母带来快乐。在某些情况下,尽管你愤怒得想大吼一声,但是最好克制住自己并且给孩子一个友善的表情。然后,如果你有时间,带他到门口去,告诉他一把钥匙只能和一把锁相配,大小不合适都不行,等他再长大一些就会学会怎么样开锁。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怒火可能就慢慢熄灭了,而孩子也学到了知识。   4、场景四   乐乐在地板上搭积木,今天他居然完成了一个大大的城堡,乐乐兴奋地喊:妈妈,快来看我的城堡!但忙碌着的妈妈却没搭理。妈妈,妈妈!乐乐又叫了两声,妈妈还是不理他,乐乐急了,把旁边花盆里的花揪了一把,这下妈妈可注意到他了。   理由:你不搭理我,我就捣乱哦!   对于孩子来说,对他的关注和给他吃好穿好一样重要。如果他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就会采取捣乱的方式来吸引注意。只要爸爸妈妈稍微留心,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当孩子处在安静的状态时,成人经常不闻不问;而孩子表现出顽皮或多动时,却会马上引起父母的注意。由此孩子发现:喊了那么久他们都不理我,干脆捣乱吧,这样他们就会来看我的城堡了!所以,在责怪孩子破坏行动的同时,要小小地反省一下,是不是给他的注意不够多。   20个月左右的孩子往往通过感知动作探索外部世界,表现出多动的、甚至破坏性行为。父母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也许他搞破坏的真相是这样的。刚开始,孩子可能只是偶然晃动一个瓶子,对里面发出的声音感到好奇,于是想方设法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后来他就发展为寻找其他的瓶瓶罐罐,重复同样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好奇心得到满足,练习学会了从瓶中倒出某物等精细动作。在父母眼中是破坏;对孩子而言是一个好玩的寻宝游戏。此外,注意观察孩子动作的特征:他是有条不紊、专心致志的在做这个游戏;还是心有旁骛的一概破坏呢?如果孩子的举动有专门指向,且边界明确,那就是一种探究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