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徐祯卿,周文宾是虚构人物,历史上并无此人。
四大才子中的唐寅、祝枝山、文征明,历史上确有其人,而周文宾是文人后来虚构的。
历史上的“吴中四子”,是指唐、祝、文、徐,徐即徐祯卿。
徐徐祯卿是明代文学家,与李梦阳等人并列“前七子”,其诗风格清朗,但不通书画,性格也与另外三位不同。
大概这个缘故,后来文人又杜撰了一位相貌秀美的周文宾来凑数。
扩展资料:
四大才子:
1、唐寅
唐寅,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寅28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因弘治十二年科举案受牵连入狱被贬为吏,突发变故让唐寅丧失进取心,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2、祝枝山
祝允明生于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卒于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
祝允明的科举仕途颇为坎坷,十九岁中秀才,五次参加乡试,才于明弘治五年(1492)中举,后七次参加会试不第。
甚至其子祝续也在前一科中进士,于是祝允明绝了科举念头,以举人选官,在正德九年(1514),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3、文征明
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道家、文学家。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
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徵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
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4、徐祯卿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
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大才子
百度百科——周文宾
关于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如果做个街头调查,除了压根不知道者以外,绝大多数人的回答肯定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周文宾了。因为自古以来小说、戏曲乃至现在的电视剧,都是这么说的。唐伯虎的风流、祝枝山的阴谑、文征明的憨厚、周文宾的俊美,随着“三笑点秋香”、“王老虎抢亲”之类精彩剧目的演绎早已深入人心。然而,这就是历史上的“江南四大才子”么?答案却是否定的。因为在历史上,真正的四大才子,应该是唐、祝、文和徐祯卿。而且准确的说法,也不是“江南”,而是“吴中”。因为上述四人都是苏州人。而那个周文宾,则是子虚乌有的物事,且又被说成是杭州人氏。这样一来,苏杭联动,江浙呼应,自然是千古风流、热闹非凡了。但是,热闹归热闹,却远离了史实。当然,在“戏说”、“乱说”、“胡说”满天飞的今天,与乾隆皇帝拿着折扇飞檐走壁、孟姜女和秦始皇互扇耳光、李白跟杨贵妃也“另有一腿”相比,把徐祯卿换成周文宾,实在是小菜一碟,不算什么的了。
按理说,徐祯卿记忆力超群,“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他还绝顶聪明,少年时代即已“工诗歌”。这些都很符合“才子”的特征。为什么偏偏要把他逐出“四才子”之列呢?这是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
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我以为首要的原因,便是因为他是一位丑男。而且他的丑,不是那种滑稽型的,比如欧阳询,长得活像个猴子,以至于大臣许敬宗在隆重庄严的太宗皇后葬礼上,见了一身丧服的欧阳询还是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来。结果被贬官罚俸。看来,欧阳询之丑,便是属于滑稽型的。长孙无忌曾经写诗取笑欧阳询:“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谁教麟阁上,画此一猕猴”。所谓“麟阁”,就是麒麟阁,本是汉朝悬挂功臣画像的地方。唐朝改名凌烟阁。徐祯卿则不然,他是丑得恐怖,丑得让人胆战心惊。他在长相上最大的特点是生就一双三角眼,“双瞳烛人”,且多眼白。这种长相的确很可怕,给人一种阴森狡诈的感觉。所以当他考取进士时,明孝宗本想将他留在身边,但召见之后,便“以貌寝不与”,放弃了重用的念头。可见这位老兄的长相,实在是不敢恭维的。就这点而言,要他去演绎风流才子的韵事佳话,显然不合格。其实,从现有的史料看,徐祯卿虽是丑男却无劣迹,是个循规蹈矩的文人。真是应了“人不可貌相”的古训。
与其他三位才子终老吴中不同,徐祯卿中进士之后便留京任职。更重要的是他的文学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与李梦阳、何景明游,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最终竟然在“前七子”中位列第三。从此跻身主流文人之列,同多少带有些许叛逆味道的吴中文人分道扬镳。这大概也是他被逐出“才子”之列的重要原因。
凭徐祯卿的才能,完全有资格与其他三位才子并列。但是细辨之,在四才子中,唐、祝、文三人,都是文人兼艺术家,如唐寅、文征明的画,祝允明的字,都是各领风骚、卓有成就的。他们尽管也能诗善文,但均不以此为“主业”。由此看来,所谓“吴中才子”,其主要成就应该在艺术领域。唯徐祯卿以诗名世,“为吴中诗人之冠”,是个纯粹意义上的文学家。就这点而言,徐祯卿与其他三位才子有着较大的差别。这或许也是他最终被逐的一个诱因吧。
周文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