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 老李说 经常有家长和学

2025-04-08 22:16:5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经常有家长和学生问我怎样做读书笔记,这次就专门来谈谈这个问题。

知也无涯,读书固然是要技巧的。但读书是否一定要做笔记?这个问题我觉得要区分来看。
钱锺书先生说:“读书之阔略不拘与精细不苟,因时因事而宜矣。”可谓是善读书者的通透之论。有的书只需染指,有的书可以囫囵吞枣,有的书则要咀嚼消化。但即便是需要仔细分析的书,在阅读过程中,也有可以不求甚解的时候;同样,即使是消闲过眼的书,也未尝没有值得玩味注意的地方。
读书的目的不同,读法也不一样。同样看小说,以娱乐为目的的人可以专注情节地快读,而以赏析和研究为目的的人却需要细细研读。
朱熹说过“《论语》要冷看,《孟子》要熟读”,说的是《论语》这部书微言大义,简洁平实的文字有深意寓焉,所以要字斟句酌,且琢且磨地细读,而《孟子》行文以浩大的气势取胜,往往围绕一个话题层层深入展开,如潮水叠涌,所以读起来要紧跟作者的思路、情感的跌宕,从整体上领会。
所以,读书之法或许可以分作“冷读”与“热读”。冷读是逐字逐句地慢读,而热读就是快读,但快不同于马虎,快读也要抓住文章的精髓和大义。冷读和快读不是机械的规定,而是讲究读书不能平均用力,要有灵活的方法。其实,读书本无定法,关键在于消纳,就像吃饭,书中的营养要化为自己的精神和血肉。而这“化”的关键就在于用“心”去读书,凭一双慧眼悟到字里行间的诗心和文心。
无论是冷读还是热读的书,做笔记都是有效的方法。只不过读书本无定法,做读书笔记就更是没有规定的方式了。
我正儿八经地读书做笔记始自初中,初中毕业时,几厚册的笔记都叫初中班主任索要了去给了她儿子,所以没能留下。高中和大学的读书笔记,大多还是留了下来。这里就以这些笔记,整理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方法,分别取上诨名,总括曰“笔记十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