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4月18日~1948年5月20日),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时期的最高行政机关,由以蒋介石为核心的中国国民党建立,宁汉合流后成为国民党唯一政权,1928年东北易帜后成为代表中国的政权,1948年“行宪”后改组为总统府。
事实上,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从形式上统一了四分五裂的中国,虽然期间经历了新军阀混战,全国行政、司法、教育、军事、外交都趋向统一,蒋介石也因此当上中国领袖,领导中国抗日战争并取得胜利,直到内战爆发。另一方面,南京国民政府也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和农民、工人的阶级矛盾愈演愈烈。
在中国实行蒋介石独裁政策。
1928年后,蒋介石历任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三军司令、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总裁、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名义上为统一的中央政府,实际上难以在全国推行其政令、军令。
经济上统一财政、统一货币,后期的金圆券引起社会动乱。
192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召开全国财政会议,决定统一全国财政、建立国家银行、裁撤厘金、实行关税自主、废两改元、整理公债、实行国地税等,从而奠定了国民政府财政管理的基本格局。10月,国民政府通过《中央银行章程》,规定中央银行为国家银行,具有发行兑换券、铸造及发行国币、经理国库及内外公债的特权。
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政府发布命令,决定以金圆券代替法币,并实行限价政策,但毫无成效。仅仅9个月,金圆券如同法币一样,成为废纸。1949年2月,迁至广州的国民政府又决定以银圆券取代金圆券,但同样以失败告终。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所经营、控制的官僚资本,垄断了国民经济的主要部分,成为国民政府的经济基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遏制、破坏作用,并最终促使国民党政府的覆灭。
文化上,打压进步文化。
1930年12月,国民政府颁布《出版法》,剥夺进步文化的出版自由,并查禁一切宣传共产主义、批评国民政府、要求民主和抗日的书报杂志。此外,国民政府还以武力强行解散许多进步文化团体,捕杀进步文化工作者,代表人物如李公朴、闻一多,均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抗战期间,全国大批高等学校迁入内地,其中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3校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规模最大。西南联大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科技人才,同时,也是孕育民主力量,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一块坚实基地。
国民政府还都南京以后,国统区独裁统治加剧,同时出现了空前的经济危机,随着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文化、教育的危机也日趋严重,教师、学生和文化工作者,在全国发动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1949年4月23日中华民国结束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