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是明朝开国元勋,为何后裔却成乱国奸臣,搞乱南明小朝廷?

为何后裔却成乱国奸臣,搞乱南明小朝廷?
2025-04-06 04:08:5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并不是每个臣子都能像刘伯温一样能将自己的全部精力与才智辅佐帝王,出生入死地为其效力,不为荣华,不被利益熏陶所引诱。刘伯温的后裔始终是平凡之人,无刘伯温的忠君爱国、不畏强权、一身正气、大公无私、公明廉洁、两袖清风之势。再者, 刘伯温如此爱国,最后落得如此下场。其后人也或许是看的明白,再加上当时所处的局势情形所迫就变成了乱国奸臣,以成败论英雄。

刘伯温的死也让我们知道人不能太显露自己的聪明,要学会大智若愚、懂得将其善用。自古以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刘伯温自己退避三舍仍不能得其善终。

 

朱元璋之所以能建立一番基业,与刘伯温的部署和谋略有很大功劳。在刘伯温去世后,因为各种变动,他的子孙都没能继承他的位置。直到嘉靖11年,由他的子孙刘瑜继承,后来由各子孙传继至刘莱臣时,由于刘莱臣还小并由他的哥哥刘荩臣代为继承,之后还是要由刘莱臣继承的,只是在刘荩臣去世后,此官位并被刘孔昭夺而承之。刘孔昭此人心思歹毒,为了不让别人发现他夺位事情,利用自己在朝中的一些影响力,将自己的叔叔刘莱臣及祖母杀害。

 

在刘孔昭加入王朝之后,并没有使王朝的实力有所提升,反而因为他争权而使王朝内部出现纷争及动乱,将自己的精力全都放在为自身获取利益之上。并没有为国奉献,抗击对敌。

 刘孔昭虽然他一生犯下了种种过错,但是后来他一直都坚持着抗击清王朝的统治。

回答2:

刘伯温死后,由他的孙子承袭爵位,后因靖难之役等原因,一度停封。直到嘉靖十一年,刘伯温的九世孙刘瑜才承袭了诚意伯的爵位,直到明朝灭亡。刘瑜死后,爵位由他的孙子刘世延承袭。万历三十四年,刘世延“坐罪论死”,最后死于狱中,按照常理爵位应该由他的嫡孙刘莱臣承袭。当时刘莱臣年纪尚幼,于是刘莱臣的庶兄刘荩臣“借袭”爵位。有借自然要还,等刘荩臣死后,就要把爵位还给刘莱臣。可是到了天启二年,刘荩臣病死,爵位却被刘荩臣的儿子刘孔昭承袭。刘孔昭为了掩人耳目,先把叔叔刘莱臣杀害,之后又将嫡租母胡氏害死,“真大逆不道哉!”刘孔昭虽然身在南京,但他毕竟属于勋臣,还担任提督操江的职务,手中握有长江水军,因此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在崇祯年间,刘孔昭积极参与党争,与温体仁狼狈为奸,打击东林党人。明朝灭亡后,南京组建南明小朝廷,刘孔昭与马士英联合,对抗史可法,坚决主张拥立弘光帝。刘孔昭等人上蹿下跳,搞得南明小朝廷混乱不堪,甚至发生了“勋臣殿争”的局面。刘孔昭在朝堂上骂张慎言,“有悖成宪,真奸臣也。”大学士高弘图赶紧出面制止,说道:“吏部用人自有本末,此事何必在大殿之上吵闹!”没想到刘孔昭十分跋扈,居然拿出一把刀,扬言要杀死张慎言。司礼监太监韩赞周看不下去了,厉声呵斥道:“从古无此朝规!”刘孔昭这才有所收敛,然而整个朝廷被他搞得鸡犬不宁,党争反而愈演愈烈。在南明小朝廷之中,刘孔昭与马士英一样的臭名昭著,他们不思对付清朝、收复故土,反而专注于谋取个人权利。1645年,清军南下,史可法在扬州殉国。

回答3:

嗯,这个确实很难的说,但是其实有一种心理叫哦,越是你的功成名就,你越希望往上爬,刘伯温,他是明朝的开国元勋,然后她也获得了很多工地,但是话又说回来,其实他并没有从后人来说他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我们说这种哦待遇一样,包括他的后人也没有,所以到后来他的后人可能为了弥补这种。

回答4:

大势所趋,没有谁对谁错,胜者为王 败者为寇。不是一个刘伯温后裔能改变历史的,是对是错自有公断!

回答5:

刘伯温是明朝开国元勋,后裔却成乱国奸臣,搞乱南明小朝廷,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局势所迫,他们已经没有刘伯温这个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