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理膳食,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膳食,可防治因动脉硬化而内耳缺血导致的听力减退。老年人多吃一点鱼类以及富含维生素D、铁、锌的食物,如瘦肉、豆类、木耳、虾、蘑菇、各类绿叶蔬菜、牡蛎以及水果。
2.戒烟、酒,不喝浓茶、咖啡及吃其他刺激性食品。因为烟、酒对听觉神经有一定的伤害作用,尤其烟中的尼古丁会使小血管痉挛,血流缓慢,黏度增加,使内耳供血不足,促发耳聋。
3.避免长期接触高强度的噪音,听收音机或看电视不宜将音量开得过大。
4.慎用耳毒性药物:有些药物对听神经有损伤作用,如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其他药物有阿司匹林、奎宁等。
5.不能随便挖耳,若不小心损伤了鼓膜,会影响听力。但可以经常按摩耳壳,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延缓听力减退。
6.心情要舒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长期过度劳累以及精神长期紧张会使内耳缺血,影响听力。平时多参加体育锻炼,可促使全身血液循环,加强内耳血供,延缓听力下降。
对已患有听力下降,甚至耳聋的患者,应及时矫正,如佩戴助听器等,这样使自己不会孤独,减少抑郁症的发生。
此外,耳科学家还建议经常做几种健耳的“小动作”,帮助延缓听力下降:(1)用双侧手掌掌心慢慢压迫耳朵,然后慢慢放开,重复数次,有健耳功效。(2)用双手拇指、食指沿耳廓方向从上到下按摩,可反复进行,也能促进内耳的血液供应。(3)用手指不停地挤压耳屏,对鼓膜也有一定按摩作用。
一、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乐观向上、不急不躁的情绪。当人情绪激动或着急之后,可使人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内耳小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小血管内血流缓慢,导致血行障碍,内耳供氧不足导致突聋发生。
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可减少微量元素的缺乏,并有效地扩张微血管,从而促进内耳的血液供应,有效地防止听力减退,切忌长期食用高盐、高脂肪、低纤维素类食品,切忌暴饮暴食,同时要戒除烟酒。
三、慎用或禁用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为防止药物性耳聋的发生,用药之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向医生询问是否有耳毒性,要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症。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为并发耳蜗损害最多的一种耳毒药物,因此避免滥用此类抗生素将是降低药物性耳聋的一项重要措施。家族中有耳毒药物过敏史者应慎重用药。
四、避免噪音的接触:耳朵长时间接触噪音可导致噪音性聋,强烈的噪音对耳朵听力损害会更大,因此应远离噪音。听收音机的时间不宜过长,音量不宜过大。听久了应休息一会儿,验配常识,避免引起听觉疲劳。
五、经常按摩耳朵:经常按摩耳朵可促进内耳的血液循环。比如按摩耳廓、提捏耳垂,聋校德育,按摩风池穴等穴位。也可闭目静坐,将两手食指分别置入两耳孔中,然后迅速离开两耳孔,如此连续做10次,此运动被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有醒脑健智、聪耳明目的作用。
六、不要随便掏耳朵:俗话说“耳不掏不聋”。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听力设备和校正,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掏耳朵时,稍不注意,掏耳勺还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
老年性耳聋属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不可逆,尽早佩戴助听器,有助于缓解听力下降的速度。平时自己还需要注意尽量远离噪音,注意作息和饮食,适当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