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更深刻认识中国,让中国的中医文化影响世界。
中药的背后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两年前,总书记致中国中医科学院60周年贺信,系统阐述事关中医药发展的根本性、长远性问题,为中医药发展指明了方向。贺信对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提出希冀:“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任务,对中医药工作提出了深层次、全方位的要求。既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用起来”,也要让原创的科技资源“活起来”。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全方位融入健康中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健康需求
让中医药走向世界,目的是让中医药优质的健康医疗服务惠及世界、造福人类。目前,中医药服务已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逐渐为五大洲的民众所接受,尤其是针灸、气功、太极受到越来越多国际友人的喜爱。这说明,中医整体医学、整体健康的观念和方法是有效的,大众是受益的。中医将生命看成脏腑经络相贯相连的整体,将人看成与天地相通相应的整体,通过日常生活中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的调节,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达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和不得大病的目标。
让中医药走向世界,需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中医药是我国先民在天人合一哲学理念指引下,经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伟大发明创造,几千年来一直护佑着中华儿女的健康繁衍。据《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统计,从战国至1949年,存留于世的中医药图书共计12124种。加上陆续发现的中医药出土简帛文献和传世的孤本、秘本,中医古籍数量相当可观,深入挖掘大有可为。同时,要挖掘传统文史哲和科技典籍,特别是《道藏》中与医药养生相关的宝贵资源。这些都是“物”的资源。此外,还要重视“人”的资源。关注健在的国医大师和各级名老中医专家,做好口述史研究和人类学田野调查。
传承好中医药,要求我们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使记载在古籍、融入在生活、使用在临床的中医药理念、方法生动起来,彰显时代价值,释放文化魅力,服务大众健康。
发展好中医药,要求我们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深刻内涵,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健康需求。
中医药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这不仅是全体中医人的时代使命,而且是摆在当代中医人面前的历史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