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样采集要求及方法

2025-04-08 01:05:0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露头样采集

1.-般要求

1)除作某些特殊目的的研究外,在一般情况下应采集新鲜、无蚀变的岩石作为样品。采集位置应尽量避开各类接触带、蚀变带、断裂破碎带等;

2)层状岩石(沉积岩、火山岩等)样品应垂直其走向采集。若为研究同一层位内岩石成分沿走向的变化规律,则可沿其走向按一定间距系统采集样品;非层状岩石(岩浆岩等)样品可按不同相带、不同岩性分别采集;

3)以能反映实际情况和满足切制薄片及手标本观察的需要为原则,一般为3cm×6cm×9cm。

4)采集到岩矿标本应在原始记录上注明采样位置和编号,对所采样品一般要用白漆在标本的左上角涂一小长方形,待干后写上编号,然后用麻纸包好,统一保管。

2.采集方法

对于结构和成分均匀的岩石,可在新鲜露头上或山地、钻探工程中用拣块法采集。在拣取时应尽量避开外貌、颜色、结构等异常的岩块;对于结构和成分不均匀的岩石,可按一定间距分别拣取大小大致相等的若干岩块,然后合并成一个样品。在必要时可加大采样重量,以保证其代表性。对于岩心样品,可用劈心法采集。

在采集岩石、矿石化学分析样品时,应同时采集岩矿鉴定样品,在岩矿鉴定基础上选择具代表性的化学分析样品。

(二)岩心样采集

1)岩心样采样的一般要求:为了取得具有代表性的储盖层物性岩心岩样,必须根据取心情况和分析目的,在现场选取岩样,在适宜CO2地质储存的储盖层层段应重点取样,并适当加大取样密度,做好样品的详细记录工作。岩心筒到地面后,为防止由于毛细管作用力使钻井液渗入到岩心内,应立刻将岩心取出。岩心从岩心筒倒出时,应注意上下层位,不得颠倒。避免产生人为破碎,出现人为裂缝。岩心由岩心筒中取出后,应迅速擦掉或用小刀刮掉泥浆,不能用水或其他液体加以冲洗。总之,岩心从岩心筒中取出、检查、排列次序、选样均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2)岩心现场处理设备:岩心现场处理设备包括岩心摆放台(总长大于10m)、样品切割机、白蜡烛、防震膜、保鲜膜、铁盆(装蜡)、溶蜡加热器、宽胶带、小胶带、标签纸、记号笔、中性笔、笔记本、剪刀、白毛巾(大量)、橡胶手套(若干)、棉手套(若干)、胶水、照相机、卷尺、塑料桶、电脑等。

3)岩心处理:在井台上,将岩心从岩心筒里取出,按上、下层序依次装入带有编号的岩心箱内。将所有装有岩心的岩心箱抬入岩心处理间逐一处理。

岩心处理前准备工作:岩心处理前准备工作多种多样,重点是用于岩心清洗的温水和用于封样溶蜡准备。

岩心的顺序放置:配合录井工作人员,将岩心按从上到下的地层顺序放置在处理台上。

岩心的擦拭:将毛巾在水中泡湿,拧成微干(以免毛巾上的水渗入岩心而影响岩心的物性),对岩心进行擦拭,在擦拭过程中注意把握力度,尤其是对易碎的泥岩更要注意,擦拭以能看出岩心颜色为至,以便岩心编录人员进行岩性描述。

岩心编号和岩性描述:岩心编录人员在编号时,确保每一块岩心编号都是唯一的,且连续编号。同时测量并记录单体岩心的长度和上下深度区间。最后逐一描述、编录和拍照。

岩心样采样及编号:由于原始岩心长度多大于样品需要长度,岩心编录完后,宜在现场根据样品要求的规格采用样品切割机分割岩心,对其逐一进行连续编号,表明顶、底面,详细记录该样品的深度区间、岩性、测试项目,同时对岩心样进行三维拍照,之后及时录入电脑。

保鲜膜包裹:用保鲜膜将现场加工好的岩心样逐一进行包裹,需要注意的是对那些较破碎,有多块岩心亦应单独进行包裹。包裹时注意尽量不要使保鲜膜与岩心中间留有空气,一遍蜡封。保鲜膜包裹时,岩心的排放顺序不变。

蜡封:首先对岩心柱的两端进行蜡封,然后再对岩心柱全面用蜡密封,之后仍放回原处。

标签粘贴:按统一的岩心编号规则对岩心进行编号,填写眼信仰标签,再将标签逐一贴在对应的岩心上。

防震膜的包裹和胶带的缠紧:将防震膜根据大于岩心的宽度约20cm左右的长度剪下来对岩心进行包裹,以便使岩心柱的两端包裹在防霍膜里,包好后随即用胶带缠好岩心柱,尽量使防震膜外表层都能缠上宽胶带,缠好后放回原来位置。

岩心的装箱:将岩心按顺序装入岩心送样箱,岩心箱也要根据其号码从小到大进行装入,以便以后使用岩心时查看。

手记资料的电脑输入:尽快将岩心样的编号、深度区间、岩性、规格、测试项目、测试要求、照片编号等依次录入统一的电子表格中存档,同时制作送样单。

(三)岩屑样

钻探过程中,应做好定深随钻捞沙工作,对代表性的砂岩、碳酸盐岩或泥岩以及变层部位适当加密捞沙样采集。捞沙时及时记录深度区间,用清水淘洗,进行编号、记录,填写样品标签,置于帆布上摊开晾晒,下压防湿的标签,不得混乱。待岩屑样干后装于医用葡萄糖瓶内封盖。将标签贴于其上,以便室内研究和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