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仇敌忾意思是抱着无比仇恨和愤怒共同一致地对付敌人。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tóng chóu dí kài。
各词解释如下:
同仇:共同对敌;
敌 :对抗,抵拒;
忾 :愤怒。
其中 同仇 出处为《诗经·秦风·无衣》; 敌忾 出处为《左传·文公四年》。
而同仇敌忾则出自于鲁迅的《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忾的。”
例句:
1、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战文化,无论就其对激发国人爱国热情、凝聚国人同仇敌忾所起的巨大作用来说,还是就其对后来的重大影响来说,都是卓着的。
2、知道对方公司如此不讲理后,同仁无不同仇敌忾,发誓一定要用业绩打垮对方。
3、虽然这些群落之间摩擦不断,争斗频仍,但语言和文化使他们始终是一个民族,他们也总是同仇敌忾。
扩展资料
1、同仇敌忾近义词:
戮力同心 [ lù lì tóng xīn ]
【解释】:戮力:并力;同心:齐心。齐心合力。
【出自】: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墨子的《墨子·尚贤》: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译文】:和他齐心协力,进而治理好天下。
【示例】:情况既已至此,大家只有勠力同心,才能渡过难关。
2、同仇敌忾反义词:
同室操戈 [ tóng shì cāo gē ]
【解释】:同室:一家,指自己人;操:拿起;戈:古代的兵器。自家人动刀枪。指兄弟争吵。泛指内部斗争。
【出自】: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郑玄传》:“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译文】:康成你来我家是想拿我的矛来攻打我的吗?
【示例】:你们同室操戈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同仇敌忾
意思: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读音: tóng chóu dí kài
出自:先秦·佚名《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翻译: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引用: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忾的。
语法: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
例句: 全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誓将一切侵略者消灭干净。
近义词:
戮力同心 [ lù lì tóng xīn ] 齐心合力,团结一致。戮力:合力。
出 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婚姻。”
翻译:从前我们先君献公与穆公相友好,同心合力,用盟誓来明确两国关系,用婚姻来加深两国关系。
例句:只要公司同仁戮力同心,必然可以再创更为亮丽的佳绩。
反义词:
同室操戈 [ tóng shì cāo gē ] 一家人动起刀枪来。比喻内部争斗。戈:古代的一种兵器。
出 处:东汉·范晔《后汉书·郑玄传》载:何休叹息曰:‘康成(郑玄字)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翻译:何休见到而感叹说:康成进入我的家,拿着我的矛,以进攻我吗?
例句:这场战斗只是一场同室操戈的混战,参战者并非人人全副武装,也不是个个都明确作战目标。
【注音】tóng chóu dí kài
★【释义】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的痛恨敌人。
【全释义】指全体一致的痛恨打击别人。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指共同作战;多用作褒义。
【结构】并列式
【近义词】同心同德、戮力同心
【反义词】自相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