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着力内容是:
1、要把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要把着力推进改革开放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3、要把着力促进社会和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4、要把着力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毫不放松地抓好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
2016年是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未来5年中国发展的方向。
要树立必胜信念、继续埋头苦干,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好局、起好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与2015年7月17日下午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他强调,无论从东北地区来看,还是从全国发展来看,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国家要加大支持力度,东北地区要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精准发力,扎实工作,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
“四个着力”:
1、要把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要把着力推进改革开放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3、要把着力促进社会和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4、要把着力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毫不放松地抓好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
一、切实加强和改善对政协工作的领导
首先,要加强人民政协中的中共党组织建设。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主要是通过政协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员委员和机关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的。因此,一定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配好政协党组班子,并切实抓好政协党组织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在调整政协委员、配备政协机关干部时,要充分听取政协党组的意见,有些重大问题的协商和重要课题的调研,党委可以委托政协党组组织实施。同时,政协党组要自觉坚持党的领导,重要问题、重大事项主动向党委请示汇报,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的重大决策贯彻落实到政协工作之中,保证政协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其次,要真正把政协工作摆上党委工作的议事日程。党委安排全年工作时,要把政协工作列为重要内容,把政协工作列入全局工作计划,做到“统一研究、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统一检查”;市委月度办公会,要把政协工作列入全局工作计划;每届党委至少要召开一次政协工作会议,党委常委会每年起码要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政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政协有关重要会议和活动,党政领导应尽可能参加,每年的政协全会,党政领导要坚持到会听取大会发言、参加专题协商或分组讨论,当面听取委员意见和建议,力求做到“有请必到、有报必批、有难必帮”。
二、充分发挥政协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1、切实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政治协商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也是党和政府广集民智、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要坚持在重大决策做出前进行民主协商,把“三在前”、“三在先”落到实处。每年党委全委会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出台前,都要认真征求政协意见;重要政策的制定、重要人事安排、为民办实事以及重大建设项目的确定等,在正式决定和实施前,都应到政协开展协商、征求意见;政协的每次常委会和委员专题议政活动,凡与协商议题有关的党政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都要尽可能到会通报情况,与政协委员开展协商,在协商中进一步加深了解、增进共识。真正做到决策前让政协了解情况,决策中让政协参与意见,决策后让政协协助落实。
2、认真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民主监督是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要支持政协通过视察、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等形式,对国家法律法规和重大方针政策在当地的贯彻执行情况,以及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廉洁勤政情况进行民主监督,虚心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了职能部门依法行政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二是要采取强化组织领导、规范办理程序、加大督办力度等措施,不断提高政协提案的办理质量。三是要重视政协报送的社情民意,对政协报送的社情民意专刊,党委主要领导要坚持每期必阅,重要信息要及时批示给有关部门办理。
3、积极支持政协参政议政。参政议政是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职能的延伸和扩展。要积极支持政协通过调研视察、委员议政、大会发言、专题协商、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方式,就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建言献策。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可以主动给政协出题目、交任务,充分发挥政协位置超脱、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鼓励政协为当地三个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三、主动关心政协的自身建设1、重视政协委员队伍建设。在政协换届和增补委员时,要尊重政协意见,严把委员“入口关”,注意吸收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热心政协工作的同志担任政协委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协领导机构和界别设置;推动政协委员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委员的整体素质和履行职能的能力。
2、加强政协机关队伍建设。根据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充实政协工作机构;在政协机关干部的培养、使用、交流上要与党政机关一视同仁,形成制度,并通过学习培训促使机关人员的统战意识、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工作作风不断改进。
3、推进政协工作的“三化”建设。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政协工作的重要保证。要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相关文件;建立政协主席或党组书记列席同级党委常委会议和其他重要会议、政协副主席列席政府有关会议、党政部门与政协相关专门委员会对口联系等制度,为政协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制度保证。
四、积极为政协履行职能创造条件一是要为政协履行职能创造知情条件。政情通达是政协履行职能的基础。要通过定期向政协通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邀请政协领导参加党委、政府的相关会议,党政部门对口邀请政协专门委员会负责人列席相关会议;邀请政协委员担任行风监督员对部门工作及重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监督;请政协领导和专委会负责人参与中心工作等途径,让政协组织及时了解当地三个文明建设的具体情况,为政协更好地知情出力创造条件。
二是要大力营造支持政协工作的良好氛围。要统筹安排党政工作和政协工作的宣传,明确专人、开辟专栏,不断加大对统战政协理论、政协重要活动、政协工作成果和政协委员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将统战政协理论列为党员干部特别是新提拔领导干部岗前培训内容,努力营造全社会了解、支持政协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是要尽力帮助政协改善工作条件。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和参政议政场所,其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因此,必须在活动经费、车辆和办公设施的配备等方面,为政协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