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变成青蛙,那么它的尾怎么消失的。

2025-04-18 16:58:1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青蛙是两栖动物,蝌蚪(幼体)长大后变成青蛙,从水生变成陆生,从用鳃呼吸变成用肺呼吸等变化都是经过了完全变态发育。而尾巴消失也是其中的变化之一,为了适应陆地生活,尾巴就退化了。

从生物学上说,尾巴是逐渐被一种溶解酶体"吃"掉的,在生物上称为自溶作用。在多细胞生物的发育过程中,自溶对于形态建成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自溶作用,除去不必要的细胞、组织。如手指或脚趾的形成同溶酶体有关,它将指之间的结构水解。

另外蝌蚪尾巴的蜕化也是溶酶体中一种水解酶(组织蛋白酶)消化作用的结果, 该酶将尾部细胞破坏, 使尾部消失。

扩展资料:

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都是特指昆虫的发育过程,不能用于两栖类:如青蛙的发育为变态发育,是两个范畴。两栖类的只能是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 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虫的显著不同。 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如蚊、蝇、菜粉蝶、蜜蜂、苍蝇、沙蚕家蚕等。

在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不一定所有都是受精卵,譬如蜜蜂,蜂王产下的卵,分受精和未受精的,未受精的也可以变态发育成雄蜂。此语录出自8年级下册的生物书。受精卵发育成工蜂,吃蜂王蜜长大的发育成蜂王,没吃的则发育为工蜂,未受精的发育成雄蜂,雄蜂和蜂王交尾产生下一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溶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变态发育

回答2:

小蝌蚪的尾巴是怎么不见的

  学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小朋友们会有一个问题要问:小蝌蚪一开始甩着"长长的尾巴",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又过了一些时候,"尾巴不见了",成了青蛙。那么,小蝌蚪的尾巴是怎么消失的呢?
  原来呀,小蝌蚪的尾巴是逐渐被一种溶解酶体"吃"掉的。大凡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动物的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的。在细胞质里有一种小小的细胞器,叫做"溶酶体"。这"溶酶体"有两个功能,一是吞掉进入细胞里的外来有害物质;一是溶化细胞自身产生的废物或多余的东西。小蝌蚪开始"甩着长长的尾巴"游动,后来"长出了两条后腿",又长出了两条前腿,这样,它就能靠四条腿在水里游泳了,这时,尾巴就成了多余的"废物"。于是,"溶酶体"就逐渐逐渐地把尾巴"吃掉了"--溶化掉了。这种现象,生物学叫做"自溶"作用。
  小朋友,读完这篇短文,你能说出小蝌蚪的尾巴是怎样不见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