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名将邓艾。其智谋武略不低于司马懿诸葛亮。
他的贵人是司马懿,司马懿比较赏识邓艾,提拔了他。
《三国志》只记载邓艾早年丧父,家境贫寒,长期居于今河南省境内。邓艾自小已有口吃毛病;曾于汝南(今河南上蔡)牧牛一时。12岁随母迁居颍川时,见到已故太丘长陈寔碑文上写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便自行取名为邓范,字士则。后来有一个族人跟他同名,遂改为邓艾。 邓艾早年凭其才学获举荐为典农都尉(相当于县)学士,然而因为口吃未能迁升,因而就任与农业相关的稻田守丛吏草一职。邓艾酷爱军事,每到高山大泽,定必测量绘制地形,规划扎营布防。时人常取笑邓艾,然邓艾并不在意。
屯田积粮
邓艾在地方度过十数年,偶然下遇上太尉司马懿。司马懿赏识邓艾之才干,决定提拔邓艾,任他为太尉府之掾属;后升任尚书郎。 由正始元年(240年)起,魏国准备在淮河两岸展开大规模屯田,以积备军粮。邓艾获派往视察,及后还著《济河论》以阐明具体方案。他认为:“昔破黄巾,因为屯田,积谷于许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以为大役。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水丰常收三倍于西,计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 司马懿对此非常满意,决定采纳施行,由黄河引水注入两淮,并在两淮每五里设一军屯营,每营六十人,为稳定东南形势,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曲城之战
249年秋,蜀国 姜维出师进攻雍州(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欲拉拢羌胡归蜀。司马昭派郭淮、陈泰统兵抵御,邓艾也参与其中。邓艾进围曲城(今甘肃岷县东百里),切断交通及水源,曲城蜀军困窘不堪。姜维迅速撤回。魏国把邓艾留守白水(今甘肃白龙江)北岸屯兵,以防蜀军反攻。不久姜维派廖化率兵复返,在白水南岸扎营,与邓艾对峙。邓艾分析姜维在派廖化驻守白水南岸时,欲从北面洮城(今甘肃临潭西南)偷袭。邓艾乃即时抢占洮城。后姜维果然率兵攻洮城,见邓艾抢先一步,只好撒军,魏兵得以不败。邓艾因此功被赐爵关内侯。
屯田垦荒
251年司马懿去世,由长子司马师继承父职。邓艾先任汝南太守,后又任兖州刺史,加振威将军。邓艾每到一处就屯田垦荒,“艾所在,荒野开辟,军民并丰”
狄道之战
255年司马师病危,蜀国姜维乘机派数万人伐魏,进攻陇西,向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魏将陈泰死命抵抗,仍被姜维成功包围狄道。司马昭命邓艾出任安西将军,跟陈泰等并力抗蜀。陈泰与邓艾军会合后,分三路进至陇西,避开蜀军,出其不意地绕过高城岭(今甘肃渭源西北),进至狄道东南山上,燃火击鼓与城内联络,守军见援军至,士气大振。姜维即督军沿山进攻,被魏军击退。这时陈泰扬言截断蜀军退路,姜维遂撤军退走钟堤(今甘肃临洮南)。
段谷之战
255年姜维伐魏失败,退守钟提。邓艾认为姜维会再次来犯,所以加紧防备。256年,六月,姜维与蜀将胡济约定在上邽(今甘肃 天水)会合。姜维率先出兵祁山,邓艾有备,乃改从董亭(今甘肃武山南)攻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邓艾军抢占武城山(今甘肃武山西南)据险拒守。姜维见地利已失,强攻难克,于是夜渡渭水东进,沿山进取上邽。两军战于段谷(今甘肃天水西南)。胡济失期未至,蜀军交战不利,死伤甚众。魏国因此封邓艾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进封邓侯,分五百户,封子邓忠为亭侯。
不战而胜
257年魏将诸葛诞联合东吴在淮南起兵反司马昭。司马昭调关中兵力东下讨伐诸葛诞。姜维乘机攻魏秦川(渭水流域)。当时魏在长城(今陕西周至南)积存大量军粮,但防守薄弱。邓艾与魏将司马望恐姜维袭夺长城,立即合军据守。姜维军进至芒水(今陕西周至黑水),依山为营。司马望、邓艾军近水筑寨。蜀军多次挑战,魏军坚守不出,两军长期对峙。次年(258年)诸葛诞败亡,姜维闻讯,只得引军而还。邓艾不战而胜,因而再升任征西将军,前后共增食邑六千六百户。 262年姜维再起兵伐魏,攻入洮阳境。邓艾抓住姜维悬师远征,战线长,给养困难,难以持久的弱点,抢占有利地势,在洮阳以东的侯和(今卓尼东北)设阵,以逸待劳,阻击蜀军。双方激战后,邓艾发起反击,蜀军大败,损失严重。
偷渡阴平
263年秋,大将军司马昭策划大举伐汉,命邓艾率三万余人纠缠屯田沓中的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余人断其归路,钟会统十余万众进攻汉中,廷尉卫瓘监军。钟会攻破汉中,姜维退守剑阁,相持不下。十月,邓艾挑选精锐,从阴平小路无人之地隐蔽前进。山高谷深,粮食将尽,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邓艾用毛毡裹住自己,翻滚着下山,于是将士们也都攀缘山崖树木,鱼贯而进。奇兵出现在江油,蜀汉守将马邈投降。邓艾率军迅速攻破涪陵及绵竹,蜀汉卫将军诸葛瞻战死。不久,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2]。
居高自傲
伐蜀胜利之后,邓艾擅自拜刘禅为骠骑将军,恢复其它蜀国官员的职位,重操旧职。他曾对蜀国的官员说:“诸位因为有我,所以才有今天。如果是吴汉的人,你们早已灭亡。”又说:“姜维只不过一时的英雄而已,与我相遇,所以穷途末路。”向来与钟会不睦,钟会借此向司马昭诬称邓艾谋反,而邓艾在处置投降的蜀汉君臣时没有遵从司马昭的指示,也加深了司马昭的疑忌,遂命钟会收捕邓艾送长安。
钟会谋反失败被诛后,邓艾部将欲追还邓艾,卫瓘为了自身安危,派遣田续杀死邓艾、邓忠父子。
泰始九年(273年),朝廷才恢复邓艾的名节,并拔擢其孙邓朗为郎中。
魏国
魏太尉。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颍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后著济河论。出参征西军事,迁南安太守。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艾夜潜军径到,维来渡,而艾先至据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后迁城阳太守。大将军司马景王新辅政,多纳用焉。迁汝南太守。又迁兖州刺史,加振威将军。高贵乡公即尊位,进封方城亭侯。毌丘俭作乱,遣健步赍书,欲疑惑大众,艾斩之。徵拜长水校尉。以破文钦等功,进封方城乡侯,行安西将军。解雍州刺史王经围於狄道,姜维退驻锺提,乃以艾为安西将军,假节、领护东羌校尉。甘露二年,拒姜维于长城,维退还。迁征西将军。景元三年,又破维于侯和,维却保沓中。四年秋,诏诸军征蜀,艾险渡阴平,入成都,降刘禅,灭蜀。以艾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干户。艾据蜀,钟会、胡烈、师纂等白艾所作悖逆,变衅以结。诏书槛车徵艾。艾父子既囚,会至成都,先送艾,然后作乱。会已死,艾本营将士追出艾槛车,迎还。瓘遣田续等讨艾,遇於绵竹西,斩之。子忠与艾俱死,馀子在洛阳者悉诛,徙艾妻子及孙於西域。
邓艾 - 简明演义传记
魏征西将军。资性敏捷、善识地理,司马宣王以为奇才。文钦等叛,艾於乐嘉胜之。后与陈泰、诸葛绪、司马望等在据蜀,於段谷、侯和败维。维鏊兵长城,艾惧不战。祁山斗阵为维所辱,又身披四箭;用诈降计折将,又弃甲舍马败逃。司马兴兵伐蜀,艾险渡阴平,入成都,后主降,蜀亡。艾为人傲慢自矜,钟会等陷告艾谋反,艾被囚送京城治罪。后会、维反,事败。艾与子忠为田续所杀。
三国中邓艾属于魏国
属于魏国
邓艾(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
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