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

清末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
2025-03-28 10:10:50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土地兼并的实质是社会资源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化。
各朝各代都有土地兼并,越是晚期越是如此。
纵观人类历史,社会资源的高度集中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现代社会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同样是隐形的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造成严重的社会阶级矛盾,当矛盾日益尖锐不可调和时,革命就爆发了。革命之后便是生产资料的重新分配。
清朝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土地的私有制。土地所有制是一种规定土地所有权的制度。包含土地国有土地私有和土地集体所有等。土地私有制是其中一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土地私有制下,有钱的地主或有权的官宦会利用钱或权兼并普通农民的土地。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除非不实行土地私有而改为土地国有。

回答2:

  土地所有制是一种规定土地所有权的制度。包含土地国有土地私有和土地集体所有等。土地私有制是其中一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土地私有制下,有钱的地主或有权的官宦会利用钱或权兼并普通农民的土地。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除非不实行土地私有而改为土地国有。

  封建土地所有制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

  土地私有制就是土地归个人占有和支配的土地所有制,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公社制度的瓦解和私有制制度的产生而逐步形成的。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形式是奴隶主土地所有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先后形成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这三种土地私有制的共同特点是农业劳动者和土地占有者相分离,劳动者无地,有地者不劳动。土地所有者和劳动者处于对立地位,两者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此外,虽然也存在着处于从属地位的个体农民的私有土地,但往往成为大土地所有者兼并的对象。

  土地所有制是指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由国家确认的土地所有权归属的制度。土地所有制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回答3: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是土地兼并的根源

回答4:

社会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