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点,挟奉天子。何谓挟天子?就是挟持与尊奉天子。曹操迎回汉献帝后,汉献帝相当于做了曹操集团的“人质”。但是,这个人质有所不同。曹操必须对汉献帝客客气气。但是,做筹码又是公认的事实。曹操对待汉献帝说白了就是挟持与尊奉(即“挟奉”)。从政治哲学上来讲就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客气与做人质是一对矛盾。曹操集团必须正确处理好这对矛盾,最好的方法就是两头都抓,坚持中庸思想,挟持与尊奉相统一。
第二点,引招士人。曹操迎回汉献帝,再加上自己以唯才是举为主体的招揽人才方式。这两个方面的作用,致使当时不少的士人来投奔。但是,有一个问题不得不忽视:这些前来投奔的士人是为了汉献帝而来,还是因为自己招揽人才呢?曹操对这个问题“视而不见”。只要是前来投奔的士人都好好对待。中国古代,皇帝(即“天子”)是最高统治的象征。当时的中国都普遍认同这个观点。自己以效忠皇帝为己任。迎回汉献帝后,曹操集团的力量开始强大起来。
第三点,巩固基本。曹操有了汉献帝这张政治牌后,就有了在当时看来是正义的旗帜,也就引来了人才。有了人才,集团管理、屯田育兵以及行动计划就有了更好的可能性与实施性。
第四点,准备武力。曹操迎回汉献帝,就有了优势。政治上,挟奉天子,打政治牌;人手上,引招士人,人才倍增;实力上,“富国强兵”,能力提升。以上四点,就为曹操集团征讨四方做好了准备。
挟天子,令诸侯
扶天子,令诸侯,坐享帝王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