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员轮训,是指以基层团委为单位,通过团课的形式,有计划地对团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党团基本知识等方面的系统培训,是更为规范、系统的团员教育形式。
(1)团员轮训工作是团员教育评议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团员教育评议活动作为一种团员教育的有效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团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达到了教育团员的目的,但是,团员教育评议活动具有专题性、阶段性较强的特点。团员轮训则强调团员教育的经常性和系统性,侧重通过经常性的理论灌输,使团员系统地接受教育。两者互相联系,互为补充,形成团员教育的整体效益,使团员教育得到全面加强。
(2)团员轮训使团员教育的内容更加规范。团员轮训要求有计划地对团员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党团基本知识等方面的系统培训,这就为“团课”确定了基本教育内容,使团员教育的内容更加规范,这必将为提高团员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3)团员轮训有利于提高团员教育工作的水平。团员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团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要达到这一要求,关键是要解决团员思想深层次的认识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只能通过理论知识的系统灌输。团员轮训的开展将重点体现这一点,是对团员教育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
做好对要求入党的青年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及时地把那些具备党员条件的先进青年吸收到党内来,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的需要,是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需要,是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需要。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积极为党培养大批志愿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先进青年,不断为党输送新鲜血液,是团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各级团组织要根据党组织的要求,把培养青年积极分子和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中共中央组织部、共青团中央于1992年7月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工作的意见》,指出,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是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完善党的新生力量的需要;也是激发广大团员青年的政治热情,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需要。明确要求各级党团组织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和自觉性,采取有力措施,努力使这项工作在基层落实。今后28周岁以下青年入党,一般应从团员中发展;发展团员入党,一般应经过团组织推荐。使“推优”工作逐步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渠道,使共青团员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来源。中共中央组织部于1995年3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在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中,再一次强调了对“推优”工作的这一要求。
“推优”工作的立足点是对团员的培养教育。加强对团员的培养教育,提高团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推优”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推优”工作的主要目的。各级团组织要组织团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对团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团员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去。通过思想教育和社会实践的锻炼,使他们明确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对于要求入党的团员,团组织应按照党员标准培养、教育他们。要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引导他们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模范作用。还要对他们进行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教育,帮助他们增强党的观念,端正入党动机。各级团组织要根据青年特点及其成长规律,不断改进教育形式和方法,力求做到生动活泼,有的放矢,循循善诱,讲求实效,使团员青年乐于接受。
在开展“推优”工作中,团干部一般应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在党组织的指导下,坚持对团员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引导团员加深对党的认识,把加入党组织作为自己更高的政治追求,自觉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靠近党组织,积极要求进步。二是要主动协助党组织搞好对团员中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查。要采取多种形式,对积极分子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帮助他们提高政治素质,端正入党动机。要按照党组织的要求,定期考查和了解积极分子的思想和工作情况,鼓励他们发扬成绩,克服缺点,不断进步,并将考查情况及时向党组织汇报。三是对经考查已具备条件的积极分子,应以团支部为单位,履行“推优”程序,有计划地向党组织推荐,一般每年推荐一次,或按党组织的要求推荐。
“推优”工作以团支部为单位,在党支部和上级团委的领导下进行。其具体程序是:
(1)召开团员大会,介绍申请入党的团员情况,提出推荐标准。
(2)团员酝酿推荐对象,团支部委员会在对推荐对象进行全面考查并征求党支部意见的基础上,讨论确定推荐人选,填写推荐表报上级团委。
(3)上级团委审核并签署意见后,由团支部向党支部正式推荐。团支部书记由上级团委直接向有关党组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