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本书上看到过一句话:只有朝一个方向走的足够远,才能看到大海。
我认为,不断改行是职场的一大忌讳,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比如我们是22岁开始工作,那么请注意,你只有一个22岁,也只有一个25岁、只有一个30岁。
我们可以模拟一个成功的销售总监的职场,他在22岁时是个普通职员,在这个行业中他认识了一批“同届”的同事,同时又是个22岁的销售,他认识了一批年轻的、在客户企业中也处于基层的朋友,于是他们经常一起踢球、玩网游。
很快的25岁了,他成为了一名基层的经理,他的同届的同事中优秀的一批有的跳槽了,成为了同行业中其它企业的骨干,那么他在“圈子”中消息灵通、朋友众多,而在这个行业中他同样注重扶植晚辈,有了自己的一小群FANS。而他在客户中的那群基层朋友,很多已经成了科长、主任,虽然联系没有之前频繁,但还是时常电话联系,回忆当年。
5年过去了,他30岁了,成为了知名企业的总监,为什么呢?很简单,同辈中的佼佼者支持他,晚辈中的FANS支持他,客户中的近十年交情的朋友们虽然身居要职,也同样支持他,总监练成了。
同样,可以推衍出优秀的私营企业家的故事、优秀的程序员的故事等等。
总之,每一个行业,当然不能是夕阳产业,都会有发展的前景,当你选择了一个行业后,就必须走下去,坚持下去。不要去过分的找客观原因,要多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不断的去调整、提高自己。积累是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但正是这缓慢的增长决定了职场的胜败。没有积累必定难成大事。
具体回到你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可以提一下:
1、第一个关注点:行业。销售不是一个行业,是每个行业都有的一种职能,是否做销售不是关键,关键是你所在的行业是什么,是生物、信息科技、还是硬件?如果你在这个行业中已经有所积累,不建议换。如果在同一行业中,销售不愿意做,可以考虑其它职能。
2、第二个关注点:企业。两年换了四份工作很频繁,有可能是客观问题,很多私营企业的模式不成熟,企业管理者本身也在摸索,你可能成为试验的一部分。所以寻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很重要,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的?——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核心竞争力。良将保明主,能否发现明主,是你能力的体现。
3、第三个关注点:工种。人不存在使用或不适应某个行业,但存在适应或不适应某个工种,这句话比较拗口,但是你要考虑自己的性格来选择工程,销售、研发、现场实施、售后服务、管理。
4、第四个关注点:主观。不要主观的给自己做评价——我就是做什么什么的料,或者我就不是做什么什么的料,科学的分析和前辈的建议是可以参考的。
5、最后,我是做IT行业的,软件出身,也做过硬件,不管哪个证都没有用,现在的企业只认一样东西——资历。一堆设备丢给你,能不能调通;一个需求告诉你,能不能通代码解决问题。现代的“证”和实际需求是脱节的,不需要过分关注。另外已经工作4年再开始重新积累基础技术活儿,我觉得有点晚。
还有问题可以MAIL:
zhang625@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