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有一派叫阴阳家,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看成是由阴阳两个对立面所组成。中医采用了阴阳家的学说,把热的表征称为阳,把冷的表征称为阴,其实讲的就是一个平衡。
就是肾主管冷的方面能力不够了,让热占了上风,身体偏热了。
现代生理学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平衡的系统。不过它讲的是酸碱的平衡。用PH值7.4来表示最理想的身体平衡状态。PH值从1至7是酸性的范围,就酸度来说,1大于7,从1到7酸度是递减的。7为中性。7到14是碱性的范围,从7到14碱性是递增的。为什么7.4是身体最理想的平衡状态呢,因为要让它呈一点,这样身体才健康,各个器官机能的发挥才正常。
在我看来,中医上的阴应该对应碱性,阳应该对应酸性,佛经上说的“中阴身”,其实就是
的身体。我这样推论的依据是:发热,有时就是缺水的标志,水多了,热就降下来了。而水正是中和酸的最好溶剂,身体缺水,就会增加酸度,导致身段某些器官发炎生热。增加身体水分的含量,身体就会象靠拢。而水同样是转阴的最原始材料。
由此联想到肝功的指标,阴代表正常,阳代表有情况。巧的很,在五脏与五行的对应关系中,肾脏是属水的,这仅仅是巧合,还是古人具有我们无法理解的超常智慧?
罗罗嗦嗦说了这么多,答案也就出来了,补水、补肾,是消除手心发热的不二法门。
关于补水不多说了,只要喝普通的自来水就行了,应排除茶、咖啡、可乐等,因为它们具有排尿功能,排出来的可能比喝进去的要多,到时候不但起不到补水的效果,反而脱水更加严重了。
补肾就按涌泉、然谷、复溜
涌泉穴是的井穴,又是回阳九针穴之一。根据“病在上,取之下”在原则,引邪下行,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济王之母自言足热心懑,大臣淳于意告诉她说这是热厥,刺其足心各三处,病立该就好了。
然谷是的荥穴,根据《难经·六十八难 》中 “荥主身热”,本穴偏于治疗(肾)
症。是的输穴、原穴。《灵枢·九针十二原》载:“五脏有疾也,当取之十二原”,所以该穴擅治肾的病症,凡属于(双向调节)等症,均可使用该穴。
复溜是足少阴的经穴,本穴偏补肾阴。凡肾阴不足、虚火旺盛、以及等症,皆可配取该穴
如果你觉得这几个穴位难找,就干脆用刮沙板从涌泉开始沿着足少阴
刮沙就是了。我最近见到一种用稀有矿石做得刮沙板,刮沙时能产生对人体有益的远红外线,而且刮起来很舒服,不过相当的昂贵,一个板子要七八百块钱的样子.
有人说手心发热是肺结核、、肝病、 (乙肝等 )、肝硬化、慢性胆道感染、疾病等的前兆或征兆,是啊,你身体中的酸碱也好、阴阳也好,如果你任由它们的不平衡状态继续维持下去的话,上述疾病迟早会找上门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