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是
1、露布
露布是一种以流动的方式“露而宣布,欲四方速知”的传播载体,起源于汉魏。【性质】
主要用帛书写,也有用木板的,因此被称为露板,主要用于军事方面,特别是用来传播战争胜利的消息,有时露布也被用来发布政治性的消息。【形式和内容】
露布的公开性和时效性都很强,传播面也很广,是报纸诞生以前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一种新闻传播媒体。【评价】
2.进奏院状
进奏院状是指我国唐代不定期的,由驻派首都的进奏院,向地方藩镇传发的,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报纸,是官报的雏形及性质,接近于后来的邸报。【性质】
其主要内容涉及皇帝的起居,诏旨,官吏的任免,臣僚的章奏,以及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
其特点主要有
一,不定期的由首都向地方传发,读者对象主要是地方的藩镇和诸道长官
二,在行文上还保留有某种官文书的痕迹,三,所提供的信息绝大多数属于朝廷的政事活动,其中不少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有一些则是他们获得的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的。
3.开元杂报
开元杂报,是指开元年间,朝廷每日分条发布的有关皇帝和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属于进奏院状一类的古代报纸,无正式名称,没有刊期和报头,不是印刷品。【性质】
这种朝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的传播。【作用】
唐人孙樵《经纬集》的《读开元杂报》一文中提到他在襄樊得到的数十部简明的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
新闻史学界的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一种类似于进奏院状之类的报纸,它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评价】
4.邸报
邸报又名为进奏院状报,朝报,邸吏状,邸吏状报等,邸报是其通称,是指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它发源于唐代的进奏院状报,在宋代开始被称为邸报,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总概】
邸报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社会的产物,是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内容收到受到当局的严格控制,主要涉及皇帝的诏旨,皇帝的起居,官员的任免,臣僚的章奏,战报以及刑罚等,宋代邸报的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一般士大夫知识分子。
补充:
(1)出现于唐代(进奏院状报),发展与宋代(进奏院状报、邸报、朝报等),延伸于明清(邸报、邸抄)
(2)内容:皇帝的诏旨、皇帝的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的章奏、军事情报、刑罚。(3)宋代邸报与唐代进奏院状的区别:
① 是一种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向地方官员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官报;
② 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成为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
③ 由不定期发行转为定期发行
5.定本制度
宋代的定本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定本是指经官方审定的邸报样本,是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的。【总概】
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出其范围。
定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了当局对邸报的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使邸报能够更好的贯彻皇帝和当权宰相们的意图,为巩固他们的统治服务。【作用】
6.小报
小报始见于宋代,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名称,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标志着民间办报的开端和封建官报大一统局面的终结。其出现是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总概】
流行于社会上的小报并非出于一家之手小报,只是当时人们对于这种类型的非官方报纸的习惯性称呼,是邸报的一种补充,没有自己的言论。
小报特点主要有
一,小报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
二,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开始称为单状
三,发行人包括进奏官,使臣和书肆之家,也有赖以为生的专门刺探消息者
四,消息灵通,时效性较强,报官报所未报,也有虚假信息
五,读者范围广,有较为丰富的内容,可读性较高,既有手抄也有印刷
六,屡遭查禁,但屡禁不止,有较强的生命力
七,小报的编发者以谋利为目的,因而小报是中国最早具备商品性格的报纸
八、内容上一定程度表达了人民的心意,客观上起到了表达舆论的作用
补充:
(1)产生:产生于北宋后期,盛行于南宋,隐现于明清
(2)发展:小报的产生是社会矛盾计划的产物(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新旧党矛盾),三个进步(文化进步、读书人增多、印刷技术的进步)
(3)意义:
① 第一次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垄断和朝政国事的封锁,打破了封建官报的一统天下格局,满足了一部分士大夫知识分子对朝廷政事信息的需求;
② 第一次突破朝廷官报作为政府政治宣传品的范围而走入市场,成为一种商品;
③ 敢于刊登一些朝廷不愿公布的事件,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民意舆情,有一定的社会进步性;
④ 是中国民办新闻事业的开端,也是世界新闻事业的开端。
7.《天变邸钞》
《天变邸钞》是被一些明人的文集当作附录保存下来的一篇有关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道。这一报道从当时出版的民间报房发行的“邸钞”(即”邸报“)上转录下来。
“天变”是指明熹宗天启六年发生的一次因地震引起的火药库爆炸,涉及周围近百里地区的特大灾异事件。“天变”这一说法,始见于明熹宗就此事件发的一则“上谕”,后来被广泛引用,并将报道这一事件的“邸报”称为《天变邸钞》。
因年代久远,《天变邸抄》的原件已经无存,抄件应作为附录收入明人文集才间接的被保存下来。
《天变邸钞》关于这次灾异事件的报道涉及面很广,是抄报人采访了现场的众多受害者后自己编写的,从这一点上来看,它出自民间报房的可能性较大,它属于临时发刊,大量复印出售,广为传播的那一类民间报刊出版的报纸。
8.《京报》
京报是指由北京的民营报房定期印刷出版,公开销售于民间,以营利为目的的报纸。
它发端于明末,盛于清代,京报的内容基本上是宫门钞,皇帝谕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分。
其特点主要有
1,没有官报之名的官报
2,邸报的翻版
3,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和言论,没有标点和标题
在近代报纸产生以前,民间报房出版的这种京报,是臣民获知朝政和国家大事的主要消息来源,京报是一种与近代报刊最为接近的古代新闻传播工具,也是中国古代报纸的最完备形式。
9.辕门抄
辕门抄是清朝一种以报道地方官场消息为主的非官方报的报纸,出版于各省省会和一些重要的府城,由熟悉当地官场情况的抄报人和报房编印发行。
无报头,不定期发行,内容包括上谕,江藩牌示和和出版者自行采录的官场信息,上谕部分的比例较小,主要是人事任免之类的谕旨,江藩牌示部分主要是省内各级官吏的差委任免,官场消息部分比较复杂。
辕门抄旨在为官绅们提供他们关心的官场信息,弥补京报的不足。在近代新闻事业传入初期,不少报刊都辟有摘录辕门钞的栏目,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不确定,应该是吧!
出村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