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2025-04-06 13:12:0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2006年,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区县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市国土房管系统坚持“五个并重”,扎实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国土房管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2006年全市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并重,土地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坚持市场调节与住房保障并重,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加强勘查与规范开发并重,促进了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依法行政与维护权益、服务社会并重,为和谐重庆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坚持完善体制与提高素质并重,在执政为民服务发展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状况

重庆市土地总面积822.69万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0.85%。根据2006年土地变更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末,重庆市农用地694.15万公顷,较2005年末下降0.05%;建设用地57.75万公顷,较2005年末增加1.49%;未利用地70.79万公顷,较2005年末减少0.69%。2006年末重庆市土地利用构成见图1。

图1 2006年末重庆市土地利用构成

(二)土地利用情况

1.农用地

2006年末全市农用地104121938.8亩,年内减少158400.0亩,年内增加105208.8亩,增减相抵净减53191.2亩,主要是未利用地的荒山造林和土地开发利用量小于建设占用所致。2006年度农用地的内部结构调整较大,变化幅度集中体现在耕地、园地和林地上(表1)。

其中耕地由2005年年末的33940460.4亩下降到2006年年末的33629333.3亩,净减少了311127.1亩。其中减少幅度最大的为旱地,净减139988.5亩,占耕地年内减少总量的44.99%;其次为望天田和灌溉水田。旱地减少的主要去向是林地、园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160002.8亩、48649.9亩和29137.3亩;灌溉水田减少的主要去向为建设用地,面积为34990.5亩。

表1 2006年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园地较2005年年末净增128105.9亩。年内减少65214.1亩,主要去向为农业结构调整为耕地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年内增加193320.0亩,主要来源是耕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分别为118276.5亩和42831.6亩。

林地较2005年年末净增275956.0亩。年内减少43009.1亩,主要去向是建设用地和耕地;年内增加318965.1亩,主要来源是耕地、其他农用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分别为187262.7亩、77419.4亩和40009.1亩。

牧草地较2005年年末净减7318.4亩。年内减少21296.3亩,年内增加13977.9亩。

其他农用地较2005年年末净减138807.6亩。年内减少186961.0亩,减少去向主要是林地和园地,面积分别为77419.4亩和42831.6亩;年内增加48153.4亩,主要来源是耕地。

2.建设用地

2006年末建设用地为8663168.0亩,较2005年度净增127095.4亩。其二级地类较2005年均有增加,增幅较大的主要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较2005年年末净增81644.3亩。年内减少17381.2亩,主要去向是交通用地中的公路用地和其他土地中的河流水面;年内增加99025.5亩,主要来源是农用地中的耕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分别为52229.7亩和18399.2亩,主要体现在城市用地和独立工矿用地的增加。

交通用地较2005年年末净增41590.3亩。年内减少4788.5亩,主要公路用地变更为城市用地,面积为2484.8亩,属城市规模的拓展;年内增加46378.8亩,主要来源是农用地中的耕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分别为21188.5亩和7611.4亩,在交通用地增加中主要是公路用地的增加,增加面积为39216.4亩。

水利设施用地较2005年年末净增3860.8亩。年内减少273.1亩,主要是水库水面变更为城市用地和独立工矿用地;年内增加4133.9亩,主要来源为耕地和林地,主要是九龙坡区和荣昌县的水库淹没用地。

3.审批建设用地情况

2006年重庆市共审批建设用地12024.01公顷,其中农用地转用9167.81公顷,农用地中耕地转用6401.21公顷。

国务院批准用地4142.64公顷,其中农用地转用3457.95公顷,农用地中耕地转用 2307.31 公顷。

省级政府批准7881.37公顷,较2005年增加43.69%,征地总费用68.82亿元,安置农业人口89856人。其中农用地转用5709.86公顷,增加47.89%,农用地中耕地转用4093.90公顷,增加40.51%。在审批建设用地中,分批次建设用地4698.01公顷,单独选址建设用地3183.36公顷。单独选址中交通运输用地578.77公顷,水利设施用地182.15公顷。

(三)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情况

2006年,重庆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验收项目总计16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个,省级项目1个,市县级项目162个。涉及土地面积2.46万公顷,增加农用地0.62万公顷,其中增加耕地0.56万公顷,完成投资额3.91亿元。耕地增加类型为:①开发未利用地,如荒草地、裸土地和滩涂的开发;②对废弃的农村居民点工矿压占地进行复耕;③对劣质的耕地进行坡改梯,增大耕地垦殖率。

二、矿产资源

(一)矿产资源状况

重庆市自成为直辖市以来,从多渠道加大全市重要矿产资源的勘查力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和引导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加入矿产勘查的行业。自直辖以来,对具有经济优势和基础工业的原料矿产锰矿、天然气、铝土矿、锶矿、地热水、水泥用灰岩、煤、粉石英、炼镁白云岩、硫铁矿、钡(毒重石)矿加大了地质勘查力度。发现了一大批找矿线索,探明了大量矿产地,重要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有所提高。与直辖前的1996年底相比,保有资源储量在全国排名前10位的矿产已增至17种,分别为钡矿(毒重石)、陶瓷用砂岩、粉石英、水泥配料用泥岩、铁钒土、岩盐、汞矿、砖瓦用泥岩、铸型用砂岩、锶矿(天青石)、锰矿、铝土矿、炼镁白云岩、天然气、滑石、硫铁矿、玻璃用砂岩。

与直辖前相比,全市新增天然气资源储量839.07亿立方米,新增天青石(锶矿)资源储量48万吨,新增铝土矿石资源储量2506万吨,新增锰矿石资源储量1527万吨,新增毒重石矿石资源储量969万吨,新增滑石资源储量1194万吨,新增水泥用石灰岩资源储量77085万吨,新增煤炭资源储量22.5592亿吨(表2)。

表2 重庆市主要矿产勘查成果汇总表

续表

(二)地质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

2006年,重庆市地质勘查投入经费2.38亿元,较2005年增长38.3%,其中,中央财政拨款0.22亿元,地方财政拨款0.59亿元,企事业资金1.56亿元,分别较2004年增加120%,28.26%,34.48%。2006年,新发现矿产地3处,分别是重庆市城口县上山坪优质(富)锰矿、重庆市彭水县道班房炼镁白云岩矿、重庆市云阳县云峰山-开县岩水矿区粉石英矿。新查明资源量的矿产资源有9种(表3)。

表3 2006年重庆市新查明矿产资源情况

2006年,重庆市地质勘查投入经费主要投向为:煤1.36亿元,铁矿0.21亿元,锰矿0.22亿元,地热0.20亿元,铝土矿0.11亿元,粉石英0.12亿元,以上主要矿种勘查投入占总投入的93.32%。

(三)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情况

1.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情况

2006年,全市共颁发采矿许可证4021个(包含以往年度颁发持续到2006年有效的采矿许可证),较2005年增加13.46%,批准登记面积1916.33平方千米,收取采矿权使用费325.09万元。从企业登记注册类型来看:内资企业颁发4007个(以私营企业为主),港、澳、台商投资企业6个,外商投资企业8个(图2)。

图2 2006年重庆市颁发采矿许可证(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情况

2006年,全市共颁发勘查许可证105个(包含以往年度颁发持续到2006年有效的勘查许可证),较2005年减少13.93%,批准登记面积1416.63平方千米,收取探矿权使用费25.61万元(图3)。

图3 2006年重庆市颁发勘查许可证(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情况

2006年,全市新立采矿许可证共1128个,其中,煤矿采矿许可证占53.55%;批准登记面积共586.72平方千米,收取采矿权使用费100.60万元。

2006年,全市新立勘查许可证28个,其中,煤矿勘查许可证占60.71%;批准登记面积共636.77万元,收取探矿权使用费9.08万元。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2006年,重庆市主要开发利用矿种包括能源矿产中的煤、地热,以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稀散稀土、非金属和水气矿产等。

三、国土资源市场

(一)土地市场

1.土地市场建设

2006年,重庆市严格执行国家限制、禁止供地目录,通过区别供地政策落实产业调整要求。科学编制经营性用地供应计划,严格执行经营性土地招标挂牌拍卖制度,制定了经营性土地交易规则和土地出让金标准测算规定;实现了对市级土地储备机构储备土地的计划和动态管理;制定了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办法,稳妥有序地推进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和最低限价工作。加强了土地出让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大了欠缴出让金的追收力度以及因规划调整增加出让金的公示和补收力度。2006年,全市土地出让金收入较2005年增加55.7%,其中渝北、南岸等地土地收益增长较快,为财政增收、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和“三农”建设作出了贡献。完成了全市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通过了国家验收,并获得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二等奖。继主城区之后,全面完成了其他区县的土地级别调整工作。加强了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监测点达到1880个,实现了全市所有区县地价监测全覆盖。

2.土地一级市场

2006年,重庆市继续严格执行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加大土地市场化配置力度。全年共计出让土地3152宗,面积5950.95公顷,土地纯收益108.35亿元;以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1267宗,面积2728.72公顷,占全年出让土地面积的45.85%,土地纯收益78.67亿元,占全年出让土地纯收益的72.61%;从土地用途分类来看,以招拍挂方式出让的土地中,以住宅用地为主,面积为2065.87公顷,占75.71%;纯收益为64.72亿元,占82.27%(图4)。

图4 2006年土地出让面积比例(按土地用途分)情况

3.土地二级市场

2006年,重庆市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62216宗,面积10170.9公顷,转让金、租金及抵押价款共721.52亿元。2006年,重庆市转让土地51586宗,转让土地面积898.38公顷,转让金额28.63亿元。

(二)探矿权采矿权市场

1.矿业权市场建设

2006年,矿业权市场进一步规范。完善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管理制度,规范矿业权出让前期工作,合理确定出让资源量和出让单价,增加政府收益。

2.探矿权采矿权一级市场

2006年,重庆市出让探矿权12宗,出让方式为招标出让,合同金额1131万元。出让采矿权1284宗,合同金额2.21亿元,其中以招拍挂方式出让422宗,占出让采矿权总宗数的32.87%,合同金额2.11亿元,占全市出让采矿权合同金额的95.48%;从矿种分类看,采矿权出让主要集中在煤(230宗)和建筑石料用灰岩(524宗)。

3.探矿权采矿权二级市场

在矿业权转让中,采矿权转让共51宗,转让价款0.71亿元,全部为出售转让采矿权。从矿种分类看,煤50宗,转让价款0.68亿元。岩盐转让1宗,转让价款0.03亿元。

四、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一)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6年,严格土地执法,全面开展违法违规批(占)地、闲置土地和“以租代征”行为清查处理工作。2006年土地违法案件结案率达到 98.4%,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6人。重庆市江北区政府高度重视土地执法工作,区法院对2名违法占地责任人进行了公开判决,首开全市追究违法占地责任人刑事责任的先例。主城区、合川、永川等地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全市共清理出闲置土地 162宗,已收回闲置土地 37宗、105.27公顷,巩固了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

2006年结转2005年土地违法未结案件71件,涉及土地面积2.66公顷,其中耕地0.87公顷。

2006年发现土地违法案件2521件,涉及土地面积261.86公顷,其中耕地93.79公顷。在2006年发现土地违法案件中,主要是个人违法案件,共2309件,占91.6%。2006年土地违法立案2331件,涉及土地面积194.88公顷,其中耕地93.27公顷。其中个人违法案件2119件,占90.91%;2006年土地违法结案2355件,涉及土地面积180.27公顷,其中耕地78.11公顷。

2006年查处土地违法案件拆除构建物163689平方米,没收构建物76553平方米,收回土地30.98公顷,其中耕地7.66公顷,罚没款收取1084.7万元。

(二)地矿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6年,全市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6]28号)文件精神,扎实开展整顿和规范工作。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治乱”工作成效显著。

2006年对地矿违法的7名责任人进行了刑事处罚。配合纪检监察部门,清理国家工作人员和国企负责人投资办矿行为。市政府出台了《小型煤矿企业资产整合意见》,各区县开展了矿业权设置方案和资源整合编制工作,目前已有一批区县完成了编制工作,并实施资源整合。采矿权登记办理程序等制度逐步完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度检查工作开展较好,提高了矿山企业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意识。全市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第一阶段工作得到国务院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并顺利通过了检查验收。南川、奉节、城口等地高度重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切实加大了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6年结转2005年地矿违法未结案件20件,2006年立案401件,2006年结案415件。2006年立案案件中,按违法主体划分,个人331件,占立案总数的82.54%。2006年结案案件中,无证开采245件、越界开采73件、非法转让采矿权21件、破坏性开采10件、无证勘查2件、不按规定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38件。年末未结案件6件。

五、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

2006年结转2005年未审结行政复议39件。2006年申请行政复议190件,其中行政处罚5件,行政许可2件,行政强制措施40件,行政不作为8件,其他135件;2006年受理190件,2006年审结202件,其中维持原行政决定133件,撤销6件,撤回申请39件,2006年未审结行政复议27件。

六、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情况

2006年末,重庆市国土资源系统共有行政机构45个,其中省级1个,年末从业人员2540人,其中行政编制人员1104人。在行政人员中,有研究生95人,大本及大专1966人。直属事业单位345家,从业人员6294人。

2006年,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收入总额16.2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拨款12.76亿元,其他收入1.22亿元。

2006年,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参加干部培训405人次,其中党校学习198人次,行政学院培训74人次,其他培训133人次;参加学历教育344人次,其中参加博士生教育15人。

七、问题与建议

当前工作中存在如下的困难和问题。

(1)严峻的资源供需形势与粗放的资源利用方式的矛盾依然突出。土地、矿产资源利用率不高,批而不征、征而不供、闲置浪费土地和矿产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2)国土房管工作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水平与市场经济要求的矛盾依然突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国土房管工作参与调控的体系和方式还需不断完善。

(3)资源、房屋问题引发的各种利益诉求和冲突还会进一步显现,维护权益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资源价值的进一步显现,围绕资源权益的各种诉求,甚至利益冲突会不断增多;随着《物权法》的出台,调处国土资源和房地产纠纷的任务会更加繁重。

(4)队伍建设和廉政建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在复杂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全系统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行风、政风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的自我约束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为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土地规划和计划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①要有序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②要合理安排土地利用计划;③要加大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力度;④要继续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⑤要强化执法监察,严格实行问责制。

(2)加强土地调控,切实保障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用地。①要加强建设用地保障工作;②要严格控制低价出让工业用地;③要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④要切实用好储备土地;⑤要认真落实建设用地税费政策,注重发挥经济手段的作用。

(3)加强房地产管理,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①要优化房地产发展布局;②要加强住房供应结构调整;③要努力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④要继续深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⑤要进一步提高拆迁和物业管理水平。

(4)加强地质矿产勘查工作,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①要切实加强地质勘查工作;②要加强地勘队伍建设;③要继续巩固治乱成果;④要基本完成资源整合任务;⑤要逐步建立矿产资源管理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