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温室的施肥操作上,存在着哪些错误或不适当的做法?

2025-04-06 17:35:0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目前在节能温室的施肥操作上,普遍存在着以下错误的做法:

一是化肥的施用量过多,有机肥的施用量偏少。这种现象极为普遍,多数菜农仍在沿用露天的管理技术管理温室蔬菜。他们没能认识到,温室内栽培辣(甜)椒,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制约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已由肥料的科学施用,转化为温室温度是否合理,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是否充足。化肥对于这二者是不起作用的,而有机肥料不但能为辣(甜)椒提供各种肥料元素,更重要的是它能源源不断地释放二氧化碳,提高土壤温度。所以在温室内栽培蔬菜,必须以施用有机肥料为主。

二是盲目地增大施肥量,尤其是氮肥施用量过多。甚至有的技术人员在制订技术方案时,竟强调每亩温室施用10~15米3鸡粪+100千克磷酸二铵+100千克尿素+100千克饼肥。部分菜农施肥时,还超过了这个施用量。

这是个什么样的施用量?第一,鲜鸡粪的含氮量为1.63%,干鸡粪的含量要更高,10米3鸡粪中,共含有纯氮(N)160千克左右,再加上磷酸二铵、尿素的含氮量,其施用纯氮量超过200千克,坐果以后还要不断地追施速效氮肥,纯氮施用量达到220千克左右,折合碳酸氢铵1300千克,等于亩施碳酸氢铵26袋。第二,辣(甜)椒地特别是老菜地,因其常年施肥量大,次数多,土壤的含氮量普遍较高,化验测知,其全氮(N)量一般为0.1%左右,碱解氮(N)含量为150毫克/千克~200毫克/千克。25厘米深的耕作层中,含有全氮量167千克/亩,速效氮达到33千克/亩左右,是辣(甜)椒实际吸收氮素肥料量的十几倍。

这样大的施肥量,不仅大幅度地提高了生产成本,造成了大量的浪费;更为严重的是:一是它会挥发大量氨气,造成氨害烧叶,引起叶片干边出现褐斑,甚至造成叶片干枯。二是它极大地提高了土壤溶液浓度,碱化了土壤,辣(甜)椒定植后,轻者迟迟不发根,表现为叶片小、叶色浓深,生育迟缓,生长发育不整齐,缺苗断条;严重时,会引起烧根、烧叶,甚至于大量死苗现象的发生。

此外土壤含氮过高,不但还会污染土壤、辣(甜)椒产品,引起辣(甜)椒旺长、推迟结果,还会发生拮抗作用,影响辣(甜)椒对钾肥、钙肥、镁肥等肥料元素的吸收,诱发各种生理性病害。

三是追肥操作时,不开启通风口,或是不能严格执行撒肥、掘翻、浇水、覆膜同步进行的技术规程,往往是先把整个或大部分的肥料撒上,再去掘翻、浇水、覆膜。这样做的后果必然造成温室内氨气浓度过高,危害植株,轻者叶片边缘及叶尖干枯,中等受害者部分叶片干枯,严重者可使植株萎蔫死亡;同时还会造成室内湿度过大,引起病害的发生与蔓延。

四是虽然基肥注意了施用有机肥料,但是追肥仍习惯以速效化肥为主。化肥只能提供几种有限的肥料元素,不能解决二氧化碳供应问题,一旦室内二氧化碳缺乏,光合效率下降,那么速效化肥追施再多,也是毫无意义的。反而,速效化肥追施偏多,特别是氮素化肥施用量偏多,会增大辣(甜)椒产品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含量,使产品成为对人有害的致癌食品,而不可食用。

温室辣(甜)椒栽培,只有坚持以有机肥料为主,并且经常追施有机肥料,才能为辣(甜)椒提供最全面的肥料供应,不断满足辣(甜)椒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的需求,避免辣(甜)椒缺素症等生理性病害的发生,避免土壤盐渍化,是既经济,又能增产、增收的最佳途径。